兒童死亡是指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情況,而兒童死亡率則是以每千名活產兒童為基準,表示在出生到五歲期間死亡的可能性。這一數據同時包括新生兒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根據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兒童死亡率的降低至關重要,其中目標3.2指出,至2030年要結束新生兒和五歲以下兒童可預防的死亡,所有國家的目標是將兒童死亡率降至每千名活產兒童25名以下。
儘管兒童死亡率在過去四十年中有所下降,但依然每天有約15,000名五歲以下兒童因可預防的疾病而死亡。
兒童死亡主要分為不同比類,包括產前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及五歲以下死亡率等。這些指標幫助我們理解死亡發生的具體階段和原因。
在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中,45%的死亡是在出生後28天內發生的。
根據資料,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早產併發症、肺炎、產時相關事件、新生兒敗血症、腹瀉、瘧疾以及營養不良。其中,營養不良是導致兒童死亡的重要因素,幾乎一半的五歲以下死亡都是因為營養不足。
要降低兒童死亡率,公共衛生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這些措施主要針對最常見的導致死亡的原因,如腹瀉、肺炎和新生兒條件等。根據統計,三分之二的兒童死亡都是可預防的.
提升女性權益、減少經濟和社會障礙以及改善當地的衛生系統都是有效降低兒童死亡率的策略。
許多機構,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多個非政府組織,致力於全球的兒童生存活動。自1990年以來,全球兒童死亡人數顯著下降,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有趣的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兒童死亡率意外下降,這讓專家感到驚訝。孩子們在疫情中聯網的死亡率相對較低,這可能是由於社會措施的實施。
2020年因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死亡中,只有0.4%的死亡案例發生在20歲以下的青少年身上。
雖然我們在降低兒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挑戰依然存在,特別是在某些國家和地區。關於如何進一步改善全球兒童的生命安全,我們是否能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