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ent Corporation,這間位於特拉華州威明頓的美國學生貸款服務商,管理著近3,000億美元的學生貸款,涵蓋超過1200萬名借款人。自2014年由原Sallie Mae公司拆分而成以來,Navient所面對的爭議與挑戰似乎從未間斷。這個曾經誕生於政府贊助的企業,今天卻成為許多借款人心中的「反派」。
Navient於1972年成立,最初是為了支持大學貸款計畫,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家企業的運作開始偏離了最初的使命。
Navient的前身為學生貸款行銷協會,即Sallie Mae,最初的成立目的是為了創造流動性,降低借款人的負擔。隨著時代的演變,2004年Sallie Mae的政府贊助企業身份終結,轉型為私營公司。2009年,美國教育部選擇Sallie Mae為其聯邦貸款的服務商,然而2010年開始的法律變更將所有聯邦貸款直接轉由教育部發放,為Navient的晉升奠定了基礎。
直至2014年,Navient正式與Sallie Mae分拆成為兩家獨立的公司。儘管如此,Navient自此以來卻也遭遇了眾多的法律訴訟與爭議。
「Navient的業務運作過程中,出現了多起涉及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問題,這些問題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決。」
Navient的惡名昭彰之一始於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於2015年的調查。該機構指出,Navient在多方面違反了消費者保護法,包括誤導借款人、收取過高的費用及其他不符合規範的操作方式。隨後的幾年裡,多起與Navient有關的訴訟接連浮出水面,借款人面臨的困境被廣泛報導,包括不當的信用報告、保證金條件不明的誤導,以及多次通話騷擾等。
「我們系統性地遭受了不少不當的操作,Navient的行為對我們的信用記錄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2021年,Navient宣布計劃停止服務聯邦學生貸款,這一決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借款人對未來的貸款管理模式感到不安,尤其是在公司已有的負面記錄背景下。隨後的和解案與退出聯邦貸款服務的策略讓許多人懷疑Navient的真實動機。
Navient在納斯達克交易並持有美國最大的一組教育貸款投資組合。然而,隨著學生選擇基於收入的還款計劃,Navient的資產支持證券(SLABS)價值也受到影響。這一切都在2014年後,即便在公司面臨累積的財務問題時,Navient依然試圖對外宣稱其運作正常。
「Navient希望大家能看到其正面的一面,而非其在貸款服務過程中累積的爭議。」
Navient背後的故事不僅涉及法律與財務問題,更深刻地影響著借款人的生活。許多人在追求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常常忽略了負債的後果,導致日後面臨無法承擔的還款壓力。隨著社會上對學貸問題的關注提升,Navient亦在持續努力應對外界的質疑與批評。
儘管Navient在業務上持續運作,但它所累積的負面評價卻讓人無法忽視。對於許多借款人而言,Navient所代表的早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貸款管理者,更是一個深遠影響其未來的存在。這樣的狀態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在追求教育的同時,借款人是否真正了解所面對的潛在風險和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