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出現和擴散的報導以來,HIV/AIDS疫情經常被流行病學家和醫療專業人員與同性戀、雙性戀及其他男性與男性性交(MSM)者聯繫在一起。1981年,醫生在洛杉磯、紐約市和舊金山首次發現同性戀男性中出現卡波西肉瘤和肺囊蟲肺炎的群聚病例。1981年6月5日,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表了關於該病毒的第一份官方報告,詳述了五名年輕同性戀男性因嚴重感染住院的案例。隨後的報導揭示,41名同性戀者被診斷為卡波西肉瘤,並且有八人不到24個月後便去世。
到1982年,這一狀況在醫療界被稱為“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 (GRID)、指定為“同性戀癌症”或“同性戀妥協綜合症”。
該名詞在1982年7月才被建議用以取代GRID,而直到9月CDC第一次正式使用AIDS這一縮寫。科學家和醫生們現在知道,HIV/AIDS不僅影響MSM,也可感染任何人,不論性別或性取向。儘管如此,MSM仍被視為全球的“關鍵群體”,這意味著他們擁有高HIV感染率,並且面臨高風險。
男性與男性性交(縮寫為MSM),是指無論個人如何自我認同的男性,與同性進行性行為。許多MSM選擇不認同自己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此外,此標籤不包括那些認同為同性戀或雙性戀,但從未與其他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
“男性與男性性交” (MSM) 和“女性與女性性交” (WSW) 這些術語自1990年以來在醫學學術和研究中均有使用。該術語被認為是來自於Glick等人,因為他們1994年的研究加固了這一概念在醫學術語中的地位。MSM常用於醫學文獻和社會研究,以便將這類男性作為一個群體進行研究,而不考慮自我認同的問題,因為這提供了比基於身份的類別(如“同性戀”、“雙性戀”或“異性戀”)更好的行為類別,因為一名自認為同性戀或雙性戀的男性未必與男性發生過性行為。
關於美國男性與男性性交者(MSM)的人口估算差異很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MSM約佔美國人口的2%。根據2005年的一項研究,估計在15至44歲的美國男性中,大約6%曾經與其他男性進行過口交或肛交,而約2.9%在過去12個月有過至少一位男性伴侶。另一項2007年的研究估計美國有710萬名MSM,或佔整體美國人口的6.4%。不同州的MSM比例差異較大,南達科他州的比例最低(3.3%),而哥倫比亞特區的比例最高(13.2%)。不過,該研究發現57%的MSM認同自己為異性戀或雙性戀。
根據UNAIDS的數據,2018年,MSM全球獲得HIV的風險比所有成年男性高出22倍。儘管1990年代HIV傳播率逐漸降低,但在本世紀初再次停滯。許多因素導致風險增加,包括壓力、情感問題與安全避孕措施的放鬆,造成“避孕疲勞”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男性選擇無保護的性行為的原因各異,包括勃起功能障礙、心理健康問題、溝通不良或親密感不足等。
為了針對HIV/AIDS的防治,1980年代晚期,第一波對HIV/AIDS患者的直接倡導組織相繼成立。近年來,UNAIDS已觀察到“Sero-selection”現象,表明許多MSM基於伴侶的HIV狀況來選擇性伴侶。根據CDC的研究,五分之一的美國主要城市的MSM感染了HIV,其中一半不知自己已感染。
家庭檢測被認為是一種特別重要的預防方法,因為多達39%的伴侶在合作夥伴輔導和轉介服務中,被發現有其伴侶並不知情的HIV感染。
在當前的情況下,抗病毒預防措施如PrEP(預暴露預防)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HIV預防方法,尤其是在MSM中尤其有效。然而,實際效果依賴於用藥依從性,漏服將會大幅降低其效果。
在面對HIV/AIDS疫情持續的威脅,社會大眾仍需要思考,如何在知識、偏見與實質行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有效抗擊這一流行病的持續擴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