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是大腦的炎症,影響病因和病程的因素多種多樣,能使患者的意識和行為都受到強烈影響。一般而言,腦炎的嚴重程度可大可小,症狀包括意識降低或改變、失語症、頭痛、高燒、混淆、僵硬的脖子和嘔吐等。有些並發症可能導致癲癇、幻覺、語言能力問題、記憶障礙、聽力問題等。腦炎的原因有病毒,例如單純疱疹病毒和狂犬病毒,還有細菌、真菌或寄生蟲。此外,自體免疫疾病和某些藥物也可能是病因,而在許多案例中,病因仍然不明。
在2015年,腦炎估計影響了全球430萬人,導致150,000人死亡。
成年人出現腦炎時,通常是急性發作的高燒、頭痛、混淆,有時伴隨癲癇發作。年幼的孩童或嬰兒則可能表現出煩躁、食慾不振和高燒。神經學檢查通常顯示出昏睡或混亂的情況,而由於腦膜刺激引起的僵硬頸部,表明患者有腦膜炎或腦膜腦炎的可能性。
邊緣性腦炎是指僅局限於大腦邊緣系統的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通常包括定向障礙、失去抑制、記憶喪失、癲癇和行為異常。MRI成像顯示內側顳葉結構的T2高信號強度,有時其他邊緣結構也會受到影響。
嗜睡性腦炎的識別特徵包括高燒、頭痛、延遲的身體反應和嗜睡。個體可能出現上半身無力、肌肉疼痛和顫抖,不過嗜睡性腦炎的具體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在1917年至1928年間,全球曾爆發過嗜睡性腦炎的流行。
約30%至40%的腦炎病例病因尚不明確。病毒感染是傳染性腦炎最常見的病因,病毒性腦炎可能是急性感染的直接後果,或是潛伏感染的後遺症。大多數病毒性腦炎的病因不明,但可識別的病因通常是來自單純疱疹病毒的感染。其他急性病毒性腦炎的病因包括狂犬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和麻疹病毒。
各種可能的病毒病因包括西尼羅病毒、拉克羅斯病毒、淋巴細胞性脈絡膜腦炎病毒等。
細菌性腦炎可能由細菌感染引起,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或者可能是其他傳染病(如梅毒)的併發症。其他病原體,如支原體和造成立克次體疾病的細菌,亦會導致腦膜炎,進而引發腦炎。
特定的寄生或原生動物感染,如弓形蟲和瘧疾,對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也可能引起腦炎。一些罕見但通常致命的腦炎形式,例如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腦炎和顆粒性阿米巴腦炎,則由自由生活的變形蟲引起。
自體免疫性腦炎可能的症狀包括精神運動失常、精神病、異常運動和自律神經調節異常。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和拉斯穆森腦炎是自體免疫性腦炎的例子。其中抗NMDA受體腦炎是最常見的自體免疫形式,在58%的18至45歲女性中伴隨有卵巢畸胎瘤。
對於腦炎的診斷,要求患者在至少24小時內表現出意識下降或改變、嗜睡或性格改變,而無其他可解釋的原因。腦炎的診斷通常採用多種檢測方式,包括腦部掃描(MRI)、腦電圖(EEG)、脊髓液分析等。
針對某些腦炎類型可通過疫苗進行預防,尤其是病毒引起的腦炎。此外,治療通常以抗病毒藥物、抗癲癇藥和皮質類固醇為主,一般在醫院中進行。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需接受人工呼吸。當急性問題得到控制後,可能需要康復治療。
腦炎的預後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腦水腫、癲癇持續狀態以及血小板減少症等預後不良因子。在早期診斷中,正常的腦電圖預示著較高的生存率。
在西方國家,急性腦炎的新發病率約為每年每10萬人7.4例。在熱帶國家,這一數字為每10萬人6.34例。自2005年到2015年,美國報告的腦炎案例大約保持穩定,年間約有250,000例。
隨著人類對腦炎病因逐步認識的加深,您是否也會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預防這些致命的腦部炎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