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篩檢是針對無症狀、看似健康的女性進行的醫學篩檢,旨在達成早期診斷。這一假設是,早期檢測將改善治療結果。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乳腺篩檢是否真的能有效減少死亡率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早期檢測是否真的會改善乳腺癌的治療結果,是一個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
目前有數種篩檢手段,包括臨床和自我檢查、乳腺X光攝影、基因篩檢、超聲波及磁共振成像等。其中乳腺X光攝影因其快速且在發達國家廣泛可得而被廣泛使用。
然而,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下且乳腺組織密度較高的女性,X光攝影的效果並不理想,這使得許多未來醫學界的討論浮出水面。儘管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建議50至74歲的女性每兩年接受一次篩檢,但其他團體則提出不同觀點,認為應該從40歲開始進行年度篩檢。
乳腺檢查易產生假陽性結果,這是篩檢的一個主要問題。根據2003年一項Cochrane評估研究,自我檢查并未顯著降低其報告的死於乳腺癌的風險,並伴隨著增加良性病變診斷和活檢的次數。
每年有500到1000名女性會因篩檢而被告知可能有乳腺癌的風險。
針對老年女性的篩檢有其優勢,能夠提高許多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在平均風險女性中的有效性卻相對較低。2013年的一項Cochrane回顧指出,乳腺X光攝影僅能減少約0.05%的死於乳腺癌的絕對風險。許多專家認為,隨著診斷和治療的進步,篩檢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正在被重新評估。
乳腺密度是影響篩檢準確性的重要指標,高密度的乳腺組織可能隱藏乳腺癌,並導致假陰性結果。在實施篩檢時,密度較高的女性被建議參考其他成像方法,如MRI,來確保潛在腫瘤的檢視。
隨著各國與組織對於何時及多少次進行乳腺篩檢的不同建議,專家們一致認為,高風險女性應優先接受頻繁檢查。在美國,對於5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檢,因此各項建議仍存在不少爭議。
乳腺篩檢的過程可能導致患者的心理壓力,原因在於篩檢所產生的假陽性結果與進一步醫療介入的需求。隨著社會對乳腺癌的認識提升,許多女性在篩檢後經常在假陽性中反复焦慮與擔憂。
在思考這些問題時,許多人開始質疑,面對乳腺篩檢的風險和回報,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最合適的決定以保護自己和親人的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