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乳腺癌的檢測成為了公共衛生議題的焦點,許多女性開始定期進行乳腺自我檢查。這種做法的本意是為了早期發現可能存在的異常,以提高治療效果。然而,最近一些醫生開始質疑乳腺自檢的有效性,並指出其潛在的危害。
根據一份2003年的Cochrane回顧研究,乳腺自檢與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之間並沒有統計上的相關性。更不幸的是,這種檢查方式還可能導致無謂的焦慮和過度診斷。
“當前無法推薦乳腺自檢。”
許多專家表示,自檢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良性病變被發現,進而引發不必要的活檢和治療。而根據國家乳腺癌基金會的數據,大約八成的腫塊並非惡性。
“四成的乳腺癌病例是女性自己發現的腫塊。”
乳腺攝影作為一種常見的篩查方法,受到廣泛使用。但針對不同年齡及風險的女性,其效果和風險的平衡仍存在爭議。對於40歲以下的女性來說,乳腺攝影的效果受到乳腺密度的影響,往往難以檢測出腫瘤。
由不同的機構和國家提供的篩查建議各不相同。在英國,對於50歲以上的女性,每三年進行一次乳腺攝影的做法得到支持;而美國則建議50至74歲的女性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查。這些差異反映了對於篩查效果和年齡風險評估的不同看法。
接受乳腺檢查的女性,普遍更容易對假陽性的結果感到焦慮。即使大多數女性都能接受這種風險,但高達90%的女性對假陽性結果感到恐懼。
“半數可疑的影像並不會轉變為危險病變。”
一些專家指出,過度檢查對女性造成的心理壓力和財務負擔可能被低估。事實上,許多早期發現的病變若不進行治療也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這使得常規乳腺攝影及自檢的必要性受到質疑。
事實上,對於每十名接受篩查的女性,可能僅有一名的生命將因此延長,而其餘則可能面對不必要的治療和跟進檢查。這樣的情況讓許多醫生開始反思乳腺自檢的必要性及其效果。
乳腺自檢是否真的能有效地幫助早期發現乳腺癌,還是成為了無謂的焦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