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機場等待登機的時候,或許還不知道延誤的背後,存在一套標準化的代碼系統。這套代碼是由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所制定,目的是為了統一航空公司對商業航班延誤的報告方式。這不僅能夠降低資訊分享的困難度,也能幫助航空統籌管理及界定延誤造成的責任與罰款。
延誤的原因可透過編碼分類,來了解這些數字所隱含的故事和意義。
在過去,每家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延誤報告系統,使得航班延誤的信息共享變得困難。然而,IATA決定標準化這一過程,利用代碼來標識延誤的原因及責任,這對航空管理及運輸物流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當一架飛機在地面上待的時間過長時,會直接增加航空公司的成本,因此航空公司會計畫運營以減少地面停留時間,這也促使了基於獎懲系統的合約的廣泛應用。這意味著,延誤責任方往往會面臨一定的處罰。
IATA的延誤代碼分成九大類,每一類都可以用兩位數字或兩個字母的代碼表示。儘管大多數航空公司使用數字格式,但也有部分公司偏好字母版本。根據AHM 780 航空器運動信息消息的標準,只有數字代碼被指定使用。
這些代碼通常用於由SITA發送的移動信息消息,從出發機場到目的地機場。它們同樣被應用於航空公司、機場與地面處理代理的內部管理。不論是數字代碼或是附加字符,都能提供針對延誤的更為詳盡的分析。
例如,DL31/62/0005/0015可以顯示代碼31造成了5分鐘的延誤,而代碼62則造成了15分鐘的延誤。
以下是一些關鍵的延誤代碼及其對應的延誤類型:
雖然這些代碼的設計旨在使報告變得標準化但實際上,每個航空公司或機場可能會根據自身具體的運作需求,進一步細化這些代碼。不過,這種標準化的力量使得行業能夠有效地追蹤和管理延誤情況。
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看似無情的代碼背後,承載著成千上萬旅客的期待與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