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澳大利亞的年輕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項報告,隨著經濟的不穩定和就業機會的減少,澳大利亞的 NEET(不在教育、就業或培訓中的年輕人)人數大幅上升,顯示出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至2015年,約有58萬名15至29歲的澳大利亞年輕人被歸類為NEET,這佔當年該年齡段人口的11.8%。
全球金融危機(GFC)無疑對年輕人的生活造成了重要影響,這一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明顯。很多在金融危機前就已經脆弱的經濟基礎,進一步被這場危機所削弱。根據OECD報告,自金融危機開始以來,NEET群體的增加數量已達到10,000人之多,這導致每八名澳大利亞年輕人中就有一名成為 NEET。
這一現象不僅限於澳大利亞,其它國家也面臨類似問題。在日本,NEET的問題持續受到關注,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這與當地的工作文化和社會期望有關。在英國和加拿大,NEET人數的增長同樣顯示了年輕人階層中的不穩定性與困境。
根據報導,全球金融危機後出現的NEET人口問題在大多數OECD國家均有反映,特別是青年失業率的上升。
在澳大利亞,許多年輕人因為缺乏合適的就業機會而陷入NEET狀態。其中,許多曾經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如今回到家庭中,面對著漫長的失業期。由於父母無法再提供所需的經濟支持,這些年輕人不得不轉向社會福利或進一步接受教育,尋求未來的出路。
此外,NEET問題的加劇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地區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相繼推出計畫,旨在降低青年失業、提高技能培訓和促進就業。各種支持機制試圖幫助這些年輕人重新融入職場,包括職業培訓、實習計劃以及其他社會支持活動。
這些努力顯示,政府和社會對於改善年輕人生活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依然需要長期的堅持和資源投入。
在全球層面,NEET問題還反映出更加複雜的社會和經濟挑戰。例如,根據加拿大的調查,雖然NEET比例在G7國家中屬於第二低,但仍顯示出其背後潛藏的基層困境。對於年輕人的支持政策、青年的職業期待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都在影響著這一新形態的失業問題。
對於年輕人來說,NEET不僅意味着失去教育和就業機會,還可能造成長期心理上的影響與社會排斥感。他們對職場的信心受到重創,很多人因此感到迷惘和恐慌,進而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專家提出了解決方案。例如,政府可進一步增加對職業培訓的投資,提供更多的獎學金和補助金,以減輕年輕人的經濟負擔;同時社區還可組織更多的社會活動與志願機會,幫助年輕人重建信心和社會關係。
事實上,許多西方國家和亞洲地區的經驗表明,改善教育與提升就業素質,是減少NEET人數的關鍵。尤其是撫平家庭及社會的壁壘,讓年輕人能夠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未來,成為各政府及社會團體的共同目標。
或許,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未來的社會如何才能真正為年輕人搭建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橋樑,讓他們不再成為NEET的統計數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