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動脫敏與重處理(EMDR)療法,皆是近幾十年來在心理治療領域中引起熱烈討論的主題。雖然此療法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具有暫時性療效,但在心理學界的爭議依然持續。1987年,法蘭辛·沙皮羅(Francine Shapiro)首創此療法,旨在減輕與創傷記憶相關的痛苦與焦慮,其方法則透過側向眼睛移動或其他雙側刺激方式來進行治療。
EMDR的主要目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創傷事件上,並透過刺激達到情感與思緒的調節。
當前,許多專業機構均建議使用EMDR作為治療PTSD的有效方法,其中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等。然而,仍有許多研究認為EMDR缺乏充分的科學根據,並指出其效能可能僅為其他已成立治療技術的延伸,這引發了關於其有效性和科學依據的爭議。
EMDR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引導受治者回憶與創傷相關的具體影像、感受和念頭,同時刺激患者的雙側感官,例如進行側向眼睛移動或利用其他形式的雙邊刺激。與傳統的心理分析方法相比,EMDR不需要詳細回憶創傷事件,而是側重於減輕情感困擾和強化適應性信念。
這種療法的理論基於認為創傷經歷的資訊處理未能完整執行,因而在記憶中產生了未處理的資訊。
雖然一些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EMDR與其他治療技術(如認知行為療法)在緩解PTSD症狀上相當,但也有專家對其療效的質疑未曾減弱。許多EMDR的研究因樣本數量偏少及控制組設計不佳,導致結果的可靠性受到質疑。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專家將EMDR視作“紫色帽子療法”,即其有效性更多地依賴於治療過程中的其他因素而非EMDR本身。
有些批評者指出,EMDR的眼球移動方法缺乏科學依據,並對療法的內在機制提出質疑。
對於如何有效施行EMDR,培訓體系的設計與要求也引起了不少爭議。最初的EMDR訓練標準較為寬鬆,但隨著研究數據的增長,對於悲觀結論的調整似乎增添了培訓的時長與費用,這對於一些專業人士來說形成了挑戰。
除了PTSD,EMDR也被應用於治療其他心理健康疾病,如抑鬱症及焦慮等,但效果各有不同。根據一項2021年的系統性回顧,EMDR對於某些焦慮相對有效,但對驚恐障礙的療效則被列為“無效”。儘管如此,這種療法在名人中逐漸受到青睞,包括英國王子哈利和一些演藝界人士,均曾接受此療法以緩解其心理創傷。
儘管EMDR有其支持者,許多研究仍強調在使用此療法時需要謹慎,並強調底層心理治療方法的確立比形式上的眼球運動或刺激更為重要。
締造出EMDR療法的法蘭辛·沙皮羅或許在無意之中反映了心理治療界對創新療法的渴望,而EMDR的真實有效性卻依然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在這眾多看法中,你認為EMDR能夠回應我們對心靈創傷的治療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