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社會中,注意力成為了一項必須具備的關鍵技能,特別是在快速變化與信息爆炸的環境下。持續表現任務(CPT)作為一種神經心理學測試,正是評估個體持續與選擇性注意力的重要工具。持續注意力意味著個體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專注於某項持續的活動或刺激,而選擇性注意力則是能夠聚焦於相關刺激並忽視其他干擾的能力。
CPT測試不僅用於評估注意力,還可以幫助確定執行功能的能力,這在診斷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見的CPT測試,包括綜合視覺和聽覺CPT(IVA-2)、注意變數測試(T.O.V.A)及Conners' CPT-III,經常被納入一系列測試之中,以深入理解個體的注意力運作情況。隨著技術的進步,像QbTest和Quotient等新型CPT,可結合注意力與衝動控制測試,並輔以運動追蹤分析,讓健康專業人士能夠獲得更為客觀的信息。這些測試尤其針對ADHD的三個核心症狀: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與衝動性進行。
CPT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當時一些心理學家在《諮詢心理學雜誌》中首次報導了這項測試的開發。他們的研究顯示,與隨機選擇的成人與兒童相比,已知有腦損傷的人在識別隨機字母序列中的目標字母時遇到了困難。
第一個CPT版本使用了一種定制設備,這種設備能夠在轉動的鼓上顯示字母,並持續照亮約一秒鐘。
雖然各種CPT測試的長度和使用的刺激類型不同,但它們的核心特徵是一致的。受試者需面對一個重複且無聊的任務,並在一段時間內維持注意力,以對目標做出反應或抑制對干擾的反應。以IVA-2為例,受試者被告知需要點擊滑鼠,當視覺或聽覺提示出現特定的數字時做出反應。這些挑戰不僅考驗持續的注意力,還需要迅速反應能力。
高需求區域的出現頻率會增強反應,增加衝動性錯誤的發生。
更具挑戰性的測試如T.O.V.A,利用USB連接的微開關來精確記錄受試者的反應時間。透過將視覺和聽覺的測試分開設計,確保了評分的客觀性。此外,Conners' CPT-III則要求受測者在看到任何字母時按空白鍵,但要在看到字母“X”時抑制反應。這些測試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可量化的數據,幫助專業人士進行更深入的診斷。
雖然不同的CPT測試評分方式不盡相同,但主要的評分依據可分為四個方面:正確檢測、反應時間、漏答錯誤及誤答錯誤。這些資料不僅可以提供受試者的注意力狀況,還能幫助識別存在的衝動性及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對受試者的評分與其年齡、性別和群體的標準分數相比較,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他們的注意力功能。
隨著心理學及神經科學不斷發展,CPT測試在理解人類行為的複雜性上顯得尤為重要。面對過去幾年中注意力問題日益嚴重的新世代,CPT測試作為評估與治療的關鍵工具,是否能夠有效幫助我們解決這一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