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7年,四位創始人共同成立了名為「實驗藝術與技術」(E.A.T.)的非營利組織,這標誌著藝術與科技的融合進入了一個崭新的時代。這個機構的主要任務是促進藝術家及工程師之間的合作,而這一理念的背後,則展現出人類對於創新的不斷追求。
E.A.T.的成立背景相當引人入勝,它由工程師比利·克魯弗(Billy Klüver)、弗雷德·瓦爾哈特(Fred Waldhauer)以及藝術家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和羅伯特·惠特曼(Robert Whitman)所創立。在1966年,這四人便已展開合作,組織了一場名為「九晚:劇場與工程」(9 Evenings: Theatre and Engineering)的活動,架起了藝術與科技之間的橋樑。
「這不僅僅是一場表演,而是藝術家與科學家之間的真正對話。」
這場活動綜合了來自30位來自世界知名的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以及10位紐約藝術家的創意,探索全新科技所帶來的藝術表現形式。透過視訊投影、無線聲音傳輸和多普勒聲納等技術,這些表演在1960年代可謂前所未見,迄今仍對當代藝術界產生深遠影響。
E.A.T.的巔峰時期之一則是在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百事廣場(Pepsi Pavilion),這個展館是一個獨特的穹頂結構,內部結合了藝術與科技的創新應用,並由藤子·中田(Fujiko Nakaya)設計的霧雕塑使得整個空間更加吸引人。這個展館不僅是E.A.T.的象徵,也是當時藝術家與工程師合作的一個里程碑。
「我們的目標是設計一個讓觀眾與藝術作品進行互動的空間。」
由於這種形式的成功,E.A.T.在1960年代後期至1970年代初,迅速在美國全境建立了28個區域性分會,極大地推動了藝術與科技的更多合作。這樣的合作關係也預示著藝術在社會和科技發展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E.A.T.對於當前藝術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影響跨越了從達達主義(Dada)到光速主義(Fluxus)乃至今日的數字藝術運動,成為了整個媒體藝術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後的藝術家們,借鑒了E.A.T.所倡導的跨學科合作模式,持續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科技,對其進行創新。
「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對技術與創意界限的挑戰。」
此外,E.A.T.在21世紀亦與當代創意工作者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包括在其50周年紀念時,與藝術家比蒂·伍爾夫(Beatie Wolfe)合作,推出了世界首個以增強現實方式進行的音樂串流演出,再次展現出E.A.T.的前瞻性與持續的創新活力。
E.A.T.的成立不僅是四位創始人個人對藝術與科技的探索,也是整個社會對於創新思想的響應。當社會變化越來越快,藝術與科技的界限又會如何再次模糊,從而引領出新的創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