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亞的裂谷省,隨著過去幾十年來氣候條件的變化,尤其是在3月、4月和5月這些主要生長季節的降雨模式變化,農民正面臨越來越高的挑戰。這些變化與印度洋的海洋溫度升高有著密切關係,對該地區的農業和社會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
肯尼亞裂谷的降雨模式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生了顯著變化。研究顯示,在1976年至2005年間,這一地區的降雨量在生長季節增加了18毫米,但降雨天數卻減少了。這種現象導致了雨量強度的增加。以往的資料顯示,3月、4月和5月的降雨模式呈雙峰型,主要降雨集中在這三個月,而次要降雨則發生在10月、11月和12月。
根據一項研究,從1976年至1985年,3月、4月和5月的降雨天數平均為29天,而在1996年至2005年間則減少至26天,顯示降雨的強度在此期間有所增加。
這些降雨模式的變化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在20世紀,東非地區的氣溫每十年上升約0.05攝氏度。氣溫的上升使得水分蒸發增加,從而導致降雨強度的增加。同時,氣候變化還導致了降雨的不可預測性,常常伴隨著極端天氣現象。
氣候模型預測未來東非的雨季可能會增加5-20%的降雨量,而乾季的降雨量減少5-10%。
肯尼亞裂谷的居民大多依賴農業和自給自足的農業來維持生計,約60%的社會經濟活動與降雨表現息息相關。徑流和強降雨導致的土壤侵蝕,使得土地的肥力下降,同時,短暫的降雨天使農業生長季節變短,農民的作物產量下降,進而影響到整體經濟。
自1976年至2005年間,儘管降雨條件適合農業生長,但由於降雨型態的改變,作物產量卻持續低迷。
為應對降雨模式的變化,裂谷的農民正在採取多種農業適應策略。其中包括水資源管理和土壤侵蝕防治。農民採取收集雨水和屋頂收集系統等措施,以減少雨水流失和土壤侵蝕。
根據一些農民的反饋,通過進行樹木種植和地面管理,他們不僅改善了土壤的黏性,還有效提高了農田的生產力。
肯尼亞裂谷的農業面臨著由於降雨模式改變而帶來的諸多挑戰。在農民的努力下,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已經開始顯現成效。未來,如何平衡氣候變化的影響並持續提高農業的韌性將成為持續關注的焦點,這一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