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無辜的人被誤判了!目擊者證詞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目擊者證詞在刑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成為判定無辜與有罪的重要證據。然而,根據無辜專案(Innocence Project)的研究,目擊者誤認是全國性錯誤定罪的首要原因,超過75%的透過DNA檢測推翻的定罪,與目擊者的誤判有關。

目擊者誤認會對錯誤定罪造成致命影響,這一點早在DNA檢測普及之前,法院就已開始討論目擊者證詞的局限性。

美國最高法院的已故法官布倫南曾指出,自1967年的「美國 v. 韋德案」至今,法院一直承認目擊者識別證據的可疑性,並形容其為「聲名狼藉的不可靠」。而在英國,刑法檢討委員會於1971年的報告中提到,錯誤識別的案例最常導致錯誤定罪。即便有這些研究,陪審團似乎仍對目擊者的證詞抱持高度信任。

無辜的受害者

許多因目擊者錯誤識別而被錯誤定罪的案例引發了廣泛關注。1984年,北卡羅來納的學生詹妮弗·湯普森被侵入其公寓的男子以刀威脅,並遭受侵害。這一切令人作噩夢。湯普森回憶:「我詳細記住了他的面貌,無論如何都要讓他被捕!」然而,事實證明她指認的嫌疑人羅納德·棗果幹並非真兇,而她原本的記憶卻錯誤了。

湯普森在隨後的審判中充滿信心地說:「我確信選擇的是他!」

這一事件最終因DNA檢測的結果而翻轉,事實上湯普森的真正襲擊者在後來的審判中出現,但湯普森卻否認曾見過這個人。該案例引發了關於目擊者記憶的科學研究,促成了認知科學中新興的一個研究領域。

影響目擊者記憶的因素

目擊者識別錯誤的原因可大致分為「系統變數」和「估算變數」。系統變數是指與警察程序相關的可控因素。例如,當警察在沒有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下進行示範時,受害者常會根據「相對判斷」選擇最符合嫌疑人描述的人,從而引發錯誤識別。

在1999年,司法部發布了一系列最佳實踐指導方針,旨在改善警察在進行目擊者識別時的程序。

此外,前置指示、盲法施行(lineup administration)的必要性以及線上結構與內容的正確選擇,都深刻影響目擊者的識別準確性。研究顯示,當受害者在做出識別前被告知嫌疑人可能不在當中時,這能顯著降低錯誤識別的幾率。

受害者所承受的心理壓力

壓力,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估算變數。研究表明,目擊者在遭遇高壓情況下的識別能力顯著下降。例如,當目擊者目睹暴力或槍械時,其對嫌疑人外貌的記憶常常遭受衝擊,這被稱為「武器專注效應」。

在高壓情境中,目擊者的記憶精準度顯著下降,甚至可能增加誤認的風險。

法律與證據的重要性

在美國刑事審判中,目擊者的證據仍然被視為強有力的證據來源。然而,在法庭上,許多專家呼籲對目擊者證言的可信度進行更謹慎的審查。根據無辜專案的數據,已有214名因錯誤識別被錯誤定罪的男性重獲自由。

出於對目擊者記憶錯亂的警告,許多法律專家建議加強對目擊者鑑定程序的檢討。

最重要的是,這些案例之所以發生,警察在收集證據時的各種程序因素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改善證據收集程序與制度設計是重新考量目擊者證詞的重要一步。

因此,我們不禁要問:在證據不斷被推翻的情況下,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重新定義法律系統中目擊者的證詞?

Trending Knowledge

DNA逆轉錯誤判決!如何揭露錯誤的目擊者指認?
在刑事法中,目擊者的證詞常被視為關鍵的證據。然而,隨著DNA測試技術的進步,許多錯誤的目擊者指認逐漸浮出水面,導致無辜的人成為監獄的囚犯。根據無辜計畫(Innocence Project)的資料顯示,目擊者的錯誤識別是全國錯誤定罪的最大原因,影響超過75%的因DNA測試而推翻的定罪案例。 <blockquote> 「目擊者的錯誤識別是全國錯誤定罪的最大原因,影響超過75%
警察如何無意中誤導目擊者?揭開不當排隊的秘密!
在刑事法律中,目擊者的證據常被用於法庭審理中,然而,這些證據的可靠性卻是受到質疑的。根據無辜專案的統計,<blockquote>「目擊者錯誤辨認是全國錯誤定罪的最大原因,這一問題在通過DNA檢測推翻的定罪中起了75%以上的作用。」</blockquote>這一現象不僅在美國存在,同樣在全球範圍內,法院對目擊證據的質疑也漸漸增多。 對於目擊者的辨認,過去幾十年學者們
目擊者記憶的致命錯誤:為什麼眼見未必為憑?
在刑法的領域中,目擊者證詞被視為一種直接的證據。然而,根據無辜計畫的報告,目擊者錯誤識別是全國範圍內造成錯誤定罪的首要原因。這不僅突顯了目擊者證詞的脆弱性,也揭示了法律系統在這方面的挑戰。在很多情況下,目擊者的記憶與真相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甚至驚動了認知科學界的研究。 <blockquote> 目擊者的記憶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使得他們的證詞可能不可靠。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