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煙的世界裡,我們通常會聽到「第一手煙」和「二手煙」這兩個術語,但你聽過「第三手煙」嗎?第三手煙是指在香煙、雪茄或其他可燃煙草產品熄滅後,仍然遺留在物體表面上的煙草煙霧的污染物質。這種煙霧不僅會影響吸煙者,還可能在無形中對周圍人造成傷害,尤其是對於嬰兒和小孩來說更是如此。
第一手煙是吸煙者本身吸入的煙霧,而二手煙則是吸煙者呼出的煙霧和燃燒中的香煙散發出的煙霧的混合物,這些煙霧會進入大氣中並被他人吸入。第三手煙則是指當二手煙消散後,殘留在家具、牆壁、衣物等表面上的煙霧殘留物。
許多常見的表面都能累積第三手煙的化合物,這包括家具、牆壁、地板和衣物。
我們可以通過吸入、皮膚接觸或攝取來接觸第三手煙。根據入學與幼兒的研究,22%的嬰兒和兒童每年會接觸到家庭中的第三手煙,這在1.26億暴露於有害煙草產品的非吸煙者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研究雖然有限,但已有許多有害的健康影響與第三手煙接觸相關聯。
第三手煙可能會削弱傷口癒合,改變身體的自然抗炎反應,並造成DNA的永久損害。
孕婦如果接觸到第三手煙,可能導致胎兒肺部發育延遲,而在兒童中,第三手煙接觸也可能與突發嬰兒死亡綜合症(SIDS)和認知記憶缺陷相關。這些潛在的因素是否在現實中確實為因果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然而其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研究表明,第三手煙的成分在多種室內環境中都能被檢測到。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在禁止吸煙的家庭中,表面仍然存在著尼古丁及其致癌物質NNK,顯示出第三手煙污染物的持久性及其對低收入家庭與不禁煙家庭的影響。尤其是室內的地毯、牆面和汽車內部的污染物非常難以清除,這也使得第三手煙的威脅長期存在。
了解第三手煙的生物標記非常重要,因為這能夠指示疾病的嚴重性和存在。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當小鼠接觸到第三手煙後,發現其血清、肝臟和腦組織中出現了生物標記,顯示出炎症性細胞因子增高、腫瘤壞死因子、以及壓力荷爾蒙的增加等現象。隨著暴露時間的增加,這些傷害將會持續增加,長期的危害給血糖和胰島素的反應也帶來了潛在的威脅。
第三手煙的概念相對較新,因此公眾的關注度也低於二手煙。在喬治亞州的一項研究中,許多參與者甚至不知道第三手煙的存在。雖然對第三手煙的研究正在增長,但仍然不及對二手煙40年的研究。估計5%-60%的二手煙相關危害實際上可能源於第三手煙的接觸。
2014年一項《小兒科》期刊上的研究顯示,父母若了解第三手煙對兒童的危害,往往更有可能嘗試戒菸。
隨著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健康宣導運動開始關注第三手煙的危險性,特別是針對年幼孩子的健康影響。專家建議父母應該為孩子創建無煙區域,吸煙者應在外面吸煙,並在接觸他人之前洗澡和換衣服。
過去數十年來,隨著公共禁煙政策的推動,以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第三手煙的危害,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是否真的能夠阻止這種無形的威脅在我們的生活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