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即醫學上所稱的心絞痛症,是一種胸部疼痛或壓迫感,通常是由於心臟肌肉的血流不足引起的。根據專家的解釋,這種不適的主要原因多數都是冠狀動脈疾病,然而,更令人堪憂的是,有些患者雖然感受到劇烈疼痛,卻並不一定面臨心臟病的風險。
心絞痛的成因多為冠狀動脈的部分阻塞或痙攣,這樣的情況不一定意味著心臟病的發作。
心絞痛的定義源自拉丁文“angere”和“pectus”,直譯是“胸部的窒息感”。當心臟的氧氣需求超過供應時,就會出現這種狀況,例如在劇烈運動或情緒緊張時。然而,嚴重的心絞痛與心臟氧氣不足的程度並不總是一致。有些人即使感受到了嚴重的胸痛,卻沒有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在心臟病發作時幾乎沒有感覺到任何疼痛。
心絞痛可以根據其特徵分為幾種類型,包括穩定性心絞痛和不穩定性心絞痛。穩定性心絞痛通常在特定活動後出現,並在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後緩解。這種情形通常在患者運動或面對冷天氣及情緒壓力時出現。而不穩定性心絞痛則是一個醫療緊急情況,會在休息時無預警地加重或突然發作,並需要立即的醫療照護。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一部分,需及時的醫療處理。
另外,有一種名為微血管心絞痛的情況,心臟大血管明顯正常,但病人仍然感受到類似心絞痛的疼痛,這種情況通常更常見於女性。
心絞痛的患者通常會感到壓迫感、沉重感或窒息感,這些感受有時會放射到背部、頸部或下顎。一般來說,心理壓力、重餐或自動神經系統的症狀如噁心和出汗,均可能加重心絞痛的情況。
心絞痛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及家族心臟病史。
許多心絞痛患者表示,他們感受到了不適,但卻對心臟病的風險並不感到恐慌。這樣的情況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為何某些人即使遭遇疼痛,卻不必過度焦慮心臟的健康?
確診心絞痛需要綜合考量症狀以及心電圖等檢查。大多數患者在臨床檢查時,心電圖顯示正常,除非先前有心臟問題的記錄。一旦確診,心絞痛的治療目標主要包括減輕症狀、延緩病情的惡化及降低未來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β-adrenergic 阻滯劑和硝酸甘油是治療心絞痛的常見藥物。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心絞痛患者的生存率較以往有了大幅改善。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心絞痛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達約92%。
對於那些經歷胸部不適的人,無疑應該尋求醫療幫助。醫生將有助於判斷疼痛的根本原因,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那麼,當面對心絞痛時,您是否能夠平靜地面對並辨別真正的風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