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超級大望遠鏡’?ELT如何將天文觀測提升到新高度?

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聖雷蒙德天文台,正見證一項浩大的建設工程——極大望遠鏡(ELT)。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學與近紅外線望遠鏡,ELT的外形令人讚嘆,主鏡直徑達39.3米,而其照明能力則足以蒐集人眼的光線量達100萬倍之多。

這項工程由歐洲南方天文台(ESO)負責,ELT將會以其卓越的觀測性能,推進天文學的前沿。ELT的設計具備誇張的技術特點,例如其可更正大氣失真能力的自適應光學系統,這使得ELT的影像解析度比哈勃太空望遠鏡(HST)高出16倍,對星系的觀測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細緻程度。

ELT的發展不僅是技術的里程碑,也是人類對宇宙探索欲望的象徵。

ELT的歷史繞不開其設計與建設的艱辛過程。在2010年,ESO確定了智利的阿馬宗斯山作為ELT的建設地點,考慮到風景、天氣以及光污染的因素,這裡的條件得以保障ELT在觀測時的高效性與準確性。最初,ELT的設計預計主鏡直徑可達42米,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可行性的分析,最終定下39.3米的設計。

根據ESO的說法,這一改動不僅使得建設成本從12.75億歐元減少到10.55億歐元,更加加快了建設進度。

建設進度方面,ELT於2014年開始動工,依計畫預計於2028年迎來首次逐光。這個庞大的結構將使用五面大型鏡片設計,其中主鏡由798片六角形小鏡片組成,這項設計能保證在不同星空條件下仍能提供穩定的觀測平台。

ELT不僅僅是一個儀器,它的科學目標涵蓋了尋找系外行星、觀測第一個星系、深入研究超大質量黑洞以及宇宙暗界的性質等多個面向。

這一系列研究將有助於了解宇宙的形成演化,並回答關於行星形成的基本問題。

ELT安裝的多項先進儀器包括MICADO、HARMONI和METIS等,都旨在將觀測技術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HARMONI作為光譜儀,能夠擁有高榮度角分辨率,讓天文學家得以深入了解宇宙中的各種化學分子與物理現象。

然而,ELT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技術挑戰,還包括如何適應持續變化的環境等外部因素。如其巨型圓頂設計就旨在保護望遠鏡於惡劣天氣下仍能正常運作,並提供穩定的觀測條件。

聯合五種鏡片測量技術,ELT將能夠即時修正即刻性氣流的扭曲,這使得它在處理大氣擾動下仍可以保持高精度。根據最新更新,截至2023年7月,ELT的發展已接近一半,這讓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對其完成充滿期待。

ELT的建設不僅是天文學的進步,更是人類對探索未知宇宙的熱情與勇氣的結晶。

ELT的尽幻光辉,显然意味着人类的科学探究不会止境。随着更深层次的太空探索即将到来,您是否期待看到它将揭示哪些宇宙之谜呢?

Trending Knowledge

42米到39.3米:ELT設計調整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當前全球最大的光學及近紅外線望遠鏡,極大望遠鏡(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簡稱ELT),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頂部,這項宏偉的工程有著眾多令人矚目的技術創新。然而,隨著設計工作的展開,原本計畫中的42米主鏡像被縮減為39.3米,這一改變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思考與考量? <blockquote> 隨著對更大規模的設計進行評估,ESO的主管指出
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的奇蹟:ELT將如何改寫我們對宇宙的認知?
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歐洲南方天文台(ESO)正在興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天文觀測設施——極大光學望遠鏡(ELT)。這座望遠鏡完工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光學和近紅外望遠鏡,其獨特的設計和強大的觀測能力將深刻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隨著ELT的建設逐步推進,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在期待這一人類科技的里程碑會為天文學帶來哪些突破性的進展。 ELT的核心是一面直徑達39.3米的分段主鏡,配合4.2米的副
宇宙深處的第一光:ELT如何在2028年迎來‘首光’?
在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世界上最大的光學和近紅外線天文望遠鏡——極大型望遠鏡(ELT)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當這個天文觀測站完工時,它將擁有一面直徑39.3米的分段主鏡,以及4.2米的次鏡,預計將在2028年迎來其“首光”的榮耀時刻。ELT的設計將能夠收集人眼的光線量的1億倍,並且能對大氣的扭曲進行校正。 <blockquote> 「ELT的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