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BCC)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發病率逐年上升,而早期的皮膚病變往往不易被察覺,因此及早了解其徵兆至關重要。這種癌症通常在無痛的皮膚部位以突起或潤澤的損傷出現,並可能伴隨著小血管的可見。如果未能及時診斷,基底細胞癌可能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傷害,而其轉移到遠端區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基底細胞癌被認為是由皮膚表層底部的基底細胞所引發的,其通常出現於經常受陽光照射的部位。
基底細胞癌的早期徵兆多種多樣,從外觀的角度來看,患者可能會發現形成於皮膚表面的光滑或圓形小腫塊,此類腫塊往往發亮,邊緣清晰。此外,表面卻呈現紅色或類似濕疹的斑塊的淺層基底細胞癌也不在少數。由于這些症狀可能類似於其他皮膚病變,如痤瘡瘢痕或光老化所引起的皮膚變化,導致許多患者在及早就醫時未能辨識出基底細胞癌的存在。
基底細胞癌的形成與多個因素相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童年時期的紫外線暴露對皮膚的危害尤為嚴重,近年來,日光浴床的使用逐漸普及,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紫外線來源。此外,當人們在接受放射治療、長期接觸砷或免疫系統功能不全時,其風險也會增加。
許多基底細胞癌的病變初期出現在皮膚的柴油部位,如臉部和頸部等部位。
研究表明,暴露於陽光下所造成的 DNA 損傷積累會導致突變,這是基底細胞癌的一個重要成因。進一步的研究也發現,紫外線過度照射可能會抑制當地的免疫系統,從而降低對新腫瘤細胞的免疫監視能力,增加癌變的風險。
對於基底細胞癌的診斷,醫生通常會要求進行皮膚活檢,以進行組織病理分析。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局部麻醉下的刮取活檢。臨床上,常見的結節型基底細胞癌通常能夠明確診斷,但有些變種與良性病變區分卻可能非常困難。
基底細胞癌的治療方式多樣,包括常見的手術切除和莫氏手術。外科手術被認為是治療基底細胞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在某些部位,尤其是面部,這種方法的復發率可能提高,因此專家建議對於新的或復發的癌症,應考慮使用莫氏手術,這種低侵襲性的手術方法能夠及時檢查切除組織並確保癌細胞沒有殘留。
針對基底細胞癌的其他治療方法還包括電燒刮除術和冷凍療法等。
化療和免疫治療在一些特定案例中也展現了其療效,尤其是在無法手術的腫瘤上,局部療法如五氟尿嘧啶(5-FU)能夠有助於減少腫瘤。此外,針對基底細胞癌的新的治療方法如光動力療法(PDT)作為一個相對較新的形式,已被認為對一些特定的原發性淺層基底細胞癌療效顯著。當然,選擇合適的療法需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而化,專業的皮膚科醫生的評估至關重要。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相對良性但具有局部侵襲性的皮膚癌,若能及早辨識皮膚病變的特徵,及時就醫,治療的成功率非常高。然而,隨著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基底細胞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未來我們是否應該更加關注自身皮膚狀況,定期進行檢查和保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