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簡稱BCC)是最常見的皮膚癌型態,常常被稱作“老鼠潰瘍”。這個名稱的由來,與它的外觀及生長行為息息相關。許多患者初期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皮膚出現了問題,因為這種癌症多數表現為無痛的隆起皮膚,外觀光滑,有時還會伴隨著小血管。了解這個特殊名稱,能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這種病症的危險以及潛在的治療方案。
基底細胞癌不能在身體其他部位蔓延,且生長速度緩慢,但其周圍組織仍然可能受到破壞。
基底細胞癌之所以被形容為“老鼠潰瘍”,是因為其外觀在某些情況下會類似於老鼠的潰瘍或是病變。此病常發生於長期曝露於陽光高的皮膚區域。根據統計,這類癌症約佔全球所有癌症的32%,並且在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中,基底細胞癌佔據約80%的比重。
這種癌症主要源於表皮的基底細胞(basal cells),而這些細胞正是皮膚表面最底層的細胞。基底細胞癌常常發展不速之客的惡性腫瘤,對鄰近組織會造成破壞,尤其是在沒有適當監控和治療的情況下,其潛在的危險不容小覷。
基底細胞癌的成因主要與UV光的曝露有關,尤其是在童年時期的紫外線暴露風險更高。其他風險因素還包括皮膚較白皙,接受過放射治療,長期接觸砷,以及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等。由於這些風險因素,了解和促進防護措施變得相當重要。
長期曝露於陽光下會導致DNA損壞,積累的損傷可能引發基底細胞癌。
診斷通常依賴於對皮膚的檢查,並需要透過組織活檢來確認。在許多情況下,常見的基底細胞癌會呈現為一個光滑、珍珠狀的皮膚結節。表淺型的基底細胞癌也可能被誤診為濕疹,這就需要醫生的高度警覺及專業技術來確診。
治療基底細胞癌的方式多樣,其中以手術切除最為常見。依據癌症的大小,醫生可能會選擇簡單的手術切除或更複雜的Mohs手術。除了外科手術外,還可以通過冷凍手術、電燒治療、局部化療等方式進行處理。
在所有治療方式中,Mohs手術因其高治療成功率而受到廣泛推薦。
雖然完全避免基底細胞癌的發生並不容易,但一些防護措施可減少風險,包括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霜、穿著適當衣物來遮擋陽光,以及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陽光下等。此外,治療者對於早期發現和處理皮膚變化的關注也非常重要。
皮膚癌的早期檢測能有效降低其發展為晚期的風險。
基底細胞癌作為最常見的皮膚癌,儘管其發展緩慢且相對安全,但對周圍組織的損害不容忽視。了解其名稱來源及背後的病理知識,能更好地提醒我們重視皮膚健康。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基底細胞癌的有效治療已不再遙不可及。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皮膚防護意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