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3 年成立以來,德國的「德國選擇」(AfD)政黨迅速成為爭議的焦點,吸引的選民越來越多。這一右翼民粹主義的政黨,在反移民、反伊斯蘭及歐元政策上表現出強烈立場,並起初在經濟上主張自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立場逐漸向極右方靠攏。近幾年來,AfD 的支持基礎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也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與討論,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AfD 的選民主要集中在德國的東部,特別是曾經的東德地區,例如薩克森州和圖林根州。
AfD 在選民中贏得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些地區的經濟問題和社會整合的持續困境。自兩德統一以來,東德地區一直面臨著更高的失業率和經濟不平等。選民普遍感受到中央政府和主流政黨對他們需求的忽視,轉而投向那些能解決他們關切的政黨。
反移民的立場使得 AfD 成為許多對現行移民政策感到不安的選民的選擇。
隨著 2015 年大規模移民潮的發生,AfD 利用這一情況強調德國的邊界安全和文化認同問題。在其官方聲明中,AfD 明確表示反對穆斯林移民,並聲稱這會對德國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造成威脅。這樣的言論在一些感到不安的社區中獲得了共鳴,尤其是在傳統價值觀受到挑戰的地區。
AfD 的支持者多數為中年男性,這些人常常對全球化和移民表示不滿。
這些中年男性選民群體通常來自工業和製造業背景,對現時的經濟變化感到不安。他們認為傳統工作受到外來競爭的威脅,又因為全球化而受到冷落。AfD 的經濟政策,特別是對保護主義的支持,使這些選民感到希望,認為自己在新的政壇上有了發聲的機會。
此外,研究顯示,AfD 在年輕選民中也逐漸取得了一定的支持。年輕選民的支持通常與社交媒體的影響力有關,許多年輕人通過各類社交媒體獲取到了有關 AfD 的信息,並受到其主張的激烈情感所影響。許多原本屬於傳統政黨的支持者,因為對主流政壇感到厭倦和失望,開始轉向支持 AfD。
AfD 定期組織的抗議活動,吸引了大量民眾的參加,這進一步增強了黨內的凝聚力和外界的關注。
隨著 AfD 拍攝政治廣告的頻率增加以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該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抗議活動的蓬勃發展,讓許多參加者感到自己能夠參與改變,並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該黨的凝聚力。這些活動的成功,也使得 AfD 在民意調查中表現出色,進一步擴大了其選民基礎。
然而,無法否認的是,AfD 的崛起也引起了外界對於其極端主義傾向的擔憂。各種調查顯示,與右翼極端主義有關的選民在 AfD 的支持者中確實佔有一定比例。這引發了社會的深思,究竟在如何平衡自由表達與社會和諧的問題上,我們該如何反思當前的選舉體系與政治狀況呢?
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中,AfD 證明了即使是一個起初被視為邊緣化的政黨,也能夠通過掌握社會關鍵問題而贏得廣泛的支持。隨著選舉的臨近,關於這種支持基礎的動態變化,將會成為政壇不容忽視的焦點。當前,德國的各大政黨究竟應如何調整自身的政策和策略,以引導選民回歸主流政壇,而非讓右翼極端主義日益壯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