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美國的教育經費都讓人嘆為觀止,各類學校的學費也成為廣泛討論的話題。但為何美國的學費會如此昂貴?在這段文章中,我們將深入剖析美國經濟利益、政策、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揭示出這背後的秘密。
美國並沒有統一的聯邦教育系統,這意味著每個州都擁有獨立的教育體系。根據不同州的法律,教育義務通常從五至八歲開始,到十六至十九歲結束。這些教育的大部分資金來自州和地方政府,聯邦資金的比例相對較低,占到了2021年約2600億美元。
教育是在公立和私立學校以及家庭教育中實施的,州或領土層級的規範機構通常負責制定教育標準。
許多人都好奇美國的學費為何高居不下,答案其實相當複雜。首先,優質學校的需求遠遠超過供給,而這使得學校可以隨意抬高學費。此外,行政費用和設施維護開支的增加,也是導致學費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統計,美國學生貸款總額已經達到1.5萬億美元,這使得許多學生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經濟學家指出,這一現象與高學費有直接的關係,越來越多的學生被迫選擇貸款來支付學費,這成為了教育系統的一個永恆循環。
儘管投入巨額財政資源,美國在國際學生評估活動中的表現卻並不理想。根據最新的統計,美國15歲學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在全球範圍內的排名並不突出。
2014年,《經濟學人》智庫的報告指出,美國教育在全球排名中名列第14。
美國的教育制度源遠流長,19世紀的教育改革由新英格蘭州開始,並逐漸影響到全國。在南北戰爭後,南方的教育體系相對滯後,對黑人的教育支持極為薄弱。直到20世紀中葉,漸漸實現種族平權之後,黑人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最近幾年,COVID-19疫情重創了美國的教育體系,許多學校不得不轉向網上教學。但這樣的轉變也暴露出許多中低收入家庭參與教育的困難,因為這些家庭往往缺乏可靠的網路支持,進一步擴大了教育不平等的差距。
如經濟學家所言,「疫情擴大了教育不平等,並且疫情創造的學習差距將持續存在。」
美國的教育需求與財政矛盾,形成了一個複雜且動態的系統。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推動學費水漲船高。隨著社會與經濟的變化,這一體系如何面對挑戰並實現公平教育,依然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