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緒障礙的光譜中,雙相II型(BP-II)是一种相对常见但复杂的精神疾病,特征包括至少一次輕躁期和至少一次重度抑鬱期。根據診斷標準,BP-II患者從未經歷過全程的狂躁發作。然而,與BP-I相對,BP-II的抑鬱症狀卻常常顯得更頻繁,且其症狀的嚴重程度往往令人擔憂。本文將探討為何BP-II的抑鬱症狀相比於躁鬱症狀更常見、更嚴重。
BP-II患者通常經驗到的抑鬱發作比輕躁期要頻繁且強烈。據研究,許多BP-II患者在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抑鬱狀態中。
「抑鬱症狀的影響深遠,會導致患者面對嚴重的生活功能損失。」
BP-II的情緒波動特別顯著,患者經歷的快速循環通常使抑鬱狀態占主導地位。研究表明,在BP-II患者中,抑鬱發作的頻率顯著高於輕躁期,而症狀的持續時間也更長。
在BP-II中,輕躁期的影響通常被低估,許多患者僅在抑鬱階段尋求治療。這種狀況使得診斷變得更加困難,因為患者常常無法正確辨識自己的情緒波動。
「許多人將自身的輕躁期理解為高效能的行為,而忽略其潛在的負面影響。」
研究指出,雙相II型的發展可能與多種生物學因素有關。神經傳遞物質的失衡、鈣信號的異常傳遞以及其他激素的調節,可能在疾病的發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抑鬱狀態下,患者的情緒受到極大的侵擾,這進一步加劇其抑鬱症狀。
BP-II患者常見的共病狀況,如焦慮障礙和物質使用障礙,也影響著抑鬱症狀的表現。這些共病狀態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使得他們由於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加重了抑鬱的程度與發作頻率。
「共病的情況使得BP-II患者的治療更加複雜,往往需要多管齊下的治療策略。」
BP-II的診斷往往面臨挑戰,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許多患者未能察覺自己的輕躁期症狀,導致常見的自我報告在診斷中失準。研究顯示,NP-II的患者通常經歷重度抑鬱的症狀,並且這些症狀常常與其他精神健康疾病的症狀相似。
儘管BP-II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在良好的治療下,許多患者仍在持續面對抑鬱發作的挑戰。藥物和心理治療的結合,也成為了最有效的治療選擇之一。
在探索雙相II型抑鬱症狀更常見及更嚴重的原因時,我們不妨思考,是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隱藏的情緒挑戰需要關注和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