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紅皮隊(Washington Redskins)名稱爭議日益受到關注的過程中,公眾輿論調查成為了討論的重要一環。某些民調詢問原住民對於「紅皮」這個稱呼是否感到冒犯,其結果顯示多達90%的人表示不在意,僅有9%的人感到冒犯。然而,這些調查的準確性受到了學術界的質疑,因為標準的調查方法無法正確地捕捉到文化和社會多樣性的原住民群體的意見。
「主流組織繼續進行這類調查,反映了白人特權和許多真實原住民聲音的抹去。」
根據2004年和2016年的全國民調,結果顯示90%的原住民似乎對名稱不抱怨。這些調查被廣泛引用,作為改名稱的理由。然而,學者們指出,這樣的樣本設計無法充分代表原住民的意見,尤其是那些與自己文化認同感較強的原住民。
對原住民的意見進行調查存在著許多困難。原住民的總數只有美國總人口的不到1%,且其文化背景和身份認同各異。這使得制定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變得相當困難。許多民調採用的自我認同方法可能導致大量的抽樣誤差,進而影響結果的可信度。
「原住民身份在美國是一個持續的議題,不同的部落和背景會有不同的定義。」
例如,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自我認同為原住民的人數高達180萬,但註冊的聯邦部落會員僅有114萬,這表明約37%的身份主張可能是可疑的。隨著部分人對原住民身份的認同變得更為流行,這一問題更加複雜化。在此背景下,許多調查的結論無法得到充分的驗證和支持。
一項在2002年進行的調查顯示,81%的非保留地原住民和53%的保留地原住民並不認為運動隊的名稱或形象具歧視性。文章的作者認為,這顯示出「原住民社區內部和原住民活動家之間存在著近乎完全的脫離。」然而,隨後五名社會科學家發表的期刊文章反駁了這一結論,認為這一說法其邏輯存在重大問題。
在2004年的安嫩伯格選舉調查中,90%的原住民表示不在意該稱號,但學者們對於其調查樣本的代表性提出質疑。這項調查的樣本中,包括許多非原住民,影響了數據的有效性。2005年,15位原住民學者共同撰寫了一篇批評文章,指出這些調查存在的方法論問題。
《華盛頓郵報》在2016年的調查結果與2004年的安嫩伯格調查相似,90%的自我識別原住民表示不被冒犯。儘管如此,新調查的方法有所改進,並針對性地提高了樣本的代表性。但對於此調查的設計和結果,也有不少批評聲音,認為應該更深入劃分原住民身份或進一步探索這些名字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2020年,來自密歇根大學和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研究,涵蓋了1021名原住民。研究顯示,近一半的參與者對「紅皮」這一名稱感到冒犯,並更強烈地反應出對文化參與度較高的參與者的調查結果。
「調查不僅僅是個體感受的反映,還需要考量文化的真實影響。」
儘管公眾民調顯示大多數人並不支持改名,但在特定人群中的強烈反對聲音不應被忽視。這讓我們不禁思考,真正的原住民意見是否只要基於數據或統計就能被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