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NPM)是運行公共服務機構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政府及公共服務機構,無論是地方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這一術語最早由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學者於1980年代提出,旨在使公共服務體系更具「商業化」,以提高效率並借鑒私營部門的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強調以公民為中心,旨在將公民視為顧客,而公共服務工作人員則被視為公共管理者。
NPM改革者在實現有效的政策推動過程中,探索使用分散式的服務交付模式,讓地方機構在實施計畫或服務時擁有更多自主權。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降低成本,一些政府嘗試使用電子政府概念,將程序或服務集中到一個中心地點。
在NPM的框架下,政府經常試圖創建準市場結構,使公共部門能在某些服務上與私營部門競爭,例如英國的醫療保健系統。這樣的模式可以促進更高效的資源利用,並提高整體服務質量。
NPM的核心主題包括「財務控制、性價比、提高效率,設置目標及持續的績效監控」等。
NPM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實現相同的結果。通過激勵性薪酬制度和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公共管理者能夠更靈活地達成設定的目標,從而提高公共服務的供應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NPM的演進主要出現在英國,特別是在撒切爾首相的領導下。撒切爾推動了多項公共管理政策的變革,包括組織方法、公共支出規劃及財務管理等方面,而其繼任者約翰·梅傑則繼續推進這一議程,推行下一步倡議等多個計畫。
許多國家在看到NPM的成功後也試圖仿效,因而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NPM的潮流。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NPM在英美國家出台後,激勵了世界其他國家的改革。雖然各國的改革背景不同,驅動力也有所差異,但總體上以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務效率為核心目的。
例如,在德國,NPM改革更多是內部管理的改進,而在南非和贊比亞,則則重點在改善透明度和責任制。
NPM作為「行政改革的金標準」,在90年代取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與傳統的官僚模式相比,它提倡一種更具靈活性和創新性的企業管理風格,認為這樣能夠提升公共服務的效率。
NPM提倡從官僚式的管理轉變為商業式的專業管理,並在教育和醫療改革中被視為解決管理問題的有效方法。
儘管NPM在促進公共部門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遭遇了不少批評。許多人質疑,在公共部門中引入市場競爭是否真的能有效滿足公民的需求。實施NPM後,公共服務的選擇性往往受限於多種因素,而公眾和公共利益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一些學者認為,NPM與公民需求之間已出現了脫節,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的應用仍在逐步推進之中。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索數位時代治理(DEG)等新型管理模式,以期應對當前的複雜挑戰。這一新方法著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強調重建公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
最終,儘管NPM曾經被廣泛認可為公共服務改革的金標準,但當前的社會環境和技術進步又將如何改變我們對於公共管理模式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