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球,在板球運動中被稱為「投擲」,是一種被視為違規的投球動作。當投手在投球時伸直手臂,這會導致這個投球被視為非法。根據現行的國際板球理事會(ICC)規定,一旦裁判認定投球動作不合法,他們將判定為「無球」,這表示擊球手不能因該次投球出局。這個規定旨在保護比賽的公正性和遊戲的精神。
根據法第21條第2款,投球手的手臂在運動過程中必須保持彎曲,直到球被放開為止。這意味著一旦投球的手臂達到肩膀的高度,投球時不應有任何部分或完全伸直的情況發生。
在過去,對於非法投球的判斷主要依賴於現場裁判的視覺評斷。然而,隨著生物力學技術的發展,這一判斷標準開始有所改變。目前的ICC規定允許手肘關節在投球時有15度的自然靈活度,這一調整使得規則更加人性化也更符合運動的實際。
自1864年以來,板球的扔球規則就未曾改變。當時的著名球員湯姆·威爾斯(Tom Wills)常常因投擲行為受到指責,甚至在1872年成為第一位在澳大利亞主要賽事中被判投擲的運動員。他的案例激起了關於投球規則和裁判判決的一連串討論。
在1980年代,很多職業運動員因涉嫌投擲問題而受到懷疑,如英格蘭的詹姆斯·基爾特利(James Kirtley)和巴基斯坦的派克·阿赫塔(Shoaib Akhtar)。他們的案例顯示了進行生物力學測試以捕捉球員投球動作的必要性。
隨著研究的深入,熱衷於尋求合法解釋的運動員如穆塔雅·穆拉里達仁(Muttiah Muralitharan)和沙基卜·哈薩追(Shahid Afridi)也開始受到追蹤,其投球動作的合法性被反覆審視。
如果裁判在比賽中對某位投手提出投擲指控,他會在比賽結束後立即將此情況報告給比賽裁判。隨後,這份報告將由獨立的專家組進行審查。如果該投手的投球動作被認定為非法,他將面臨比賽禁令;反之,如果只是特定的投球被判定為不合法,則在修改該動作後可以繼續投球。
「在投球動作的審查過程中,運動員必須接受改正,否則其職業生涯可能會受到威脅。」這一點不僅影響到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亦是對整體比賽精神的重大考驗。
儘管現行規定已逐步改進,界定合法和非法的界限仍然模糊不清。許多運動員和球迷可能會質疑,投球的行為是否真的能夠被精確判斷?生物力學測試在判定合法性標準上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這些問題仍在不斷地延續著,挑戰著運動規則的未來。
對於社會各界而言,這項運動的發展和演進亦要求所有參與者不斷自我審視和改進,您認為在板球的發展中,科技會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定義投球的合法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