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種影響白血球的癌症,這種病症在65歲以上的成年中較為常見,這背後或許與多種因素有關。據醫學報告指出,CML類型的白血病在成人白血病中的比例可高達15%至25%。由於這一疾病的發展速度緩慢,許多患者在無症狀的情況下就已被診斷出來。
根據統計,CML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65歲,且男性患者明顯高於女性,這為該病的流行提供了線索。
CML的具體成因目前尚不明確,但一些風險因素被認為可能與其發展有關。研究表明,接觸電離輻射與CML的發病風險存在明顯相關性。例如,在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倖存者中,CML的發病率高達正常人群的50倍。此外,基因突變,特別是稱為費城染色體的染色體易位,與此病的發展有著密切關聯。
CML的診斷大部分是在病情的慢性階段進行的,這一階段患者大多無明顯症狀,可能僅在常規檢查中發現白血球計數偏高。隨著病情進展,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肝脾腫大、發燒、夜間盜汗等症狀。診斷通常需要進行血液檢查及骨髓活檢,以確認是否存在費城染色體異常。
大多數CML患者在診斷時處於慢性階段,約佔患者的85%。在這個階段,患者通常只有輕微的不適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免疫系統逐漸衰退,這使老年人在面對癌症等疾患時,抵抗力大幅下降。此外,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生活暴露歷史也通常較長,因此可能更易積累導致基因損傷的環境因素。這些都使65歲以上的成年人更容易患上包括CML在內的各類癌症。
自2001年起,靶向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出現,為CML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些藥物的使用大幅提升了患者的長期生存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CML患者的生存情況已顯著改善,甚至部分患者能夠達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期望。隨著多種新藥物的登場,CML的治療正變得越來越精細化,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雖然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了解的加深,治療手段也在不斷改進。而伴隨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嚴重,我們不禁要思考:在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病患者時,醫療體系應該如何更好地適應和應對這一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