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輻射症候群(ARS),也被稱為輻射病或輻射中毒,是由於短時間內接觸高劑量的電離輻射所導致的一系列健康影響。其症狀通常在接觸後的一小時內開始出現,並可能持續數個月。早期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和食慾不振。在隨後的幾小時或幾週內,初期症狀可能會有改善的跡象,然而隨後卻可能會發展出其他症狀,最後以恢復或死亡告終。
ARS通常發生在劑量超過0.7 Gy(70 rad)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一般來自於體外源頭,在數分鐘內直接照射人體。
輻射的來源可能是意外或故意的,包括核反應堆、回旋加速器、某些癌症治療設備、核武器或放射性武器。根據劑量的不同,ARS通常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骨髓症候群、腸胃症候群和神經血管症候群,其中骨髓症候群在0.7到10 Gy之間發生,而神經血管症候群則發生在超過50 Gy的劑量下。受影響最嚴重的細胞通常是快速分裂的細胞。當照射劑量過高時,DNA可能會受到不可修復的損傷。
ARS的症狀和呈現分為三個主要類型:血液系症候群、腸胃系症候群和神經血管症候群。這些症候群的出現通常是由一系列的前驅症狀引發的,輻射劑量越高,症狀出現的時間越短。
每個症候群的出現都需具體組織接觸到輻射,例如,腸胃症候群只能在胃腸道被輻射時觀察到。
血液系症候群的特徵是血細胞數量下降,通常稱為再生不良性貧血。這可能導致因白血球數量過低而引發感染、因血小板不足而導致出血,以及由於紅血球數量過少而出現貧血。即使劑量低至0.25 grays(25 rad),這些變化也可以通過血液檢查來檢測,但如果劑量低於1 gray(100 rad),患者可能根本不會感受到症狀。腸胃系的情況經常跟隨著6-30 grays(600-3,000 rad)的劑量,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和腹痛。
神經血管症候群通常發生於劑量超過30 grays(3,000 rad)的情況,並且可能出現頭暈、頭痛或意識下降的神經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嘔吐通常不會出現,且幾乎總是會導致死亡,即使施以強而有力的急救。
不同劑量的輻射對健康的影響有很大的差異。根據從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中得到的數據,吸收的輻射劑量直接關係到症狀的嚴重程度。這些數據顯示,接近原子彈爆炸中心的人群遭受的輻射劑量通常在9.46 grays左右,而這個劑量顯然對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皮膚變化的例子包括:輻射皮膚症候群(CRS),可導致短時間內輻射部位出現紅腫和瘙癢,隨後出現潰瘍或水泡。
若皮膚受到高能量β粒子的照射,可能會導致潮濕剝脫等現象,這在切爾諾貝利的事件中有明顯的觀察。受到高劑量輻射的影響,皮膚可能會經歷長期的損傷甚至終生的影響。
在輻射安全方面,有一個遵循的原則稱為儘可能低(ALARA),這意味著應盡量避免接觸輻射。這包括時間、距離和屏蔽三個要素。暴露時間越長,劑量將越高,因此在輻射環境中應盡快完成所需工作以減少暴露。
在發生輻射災難時,醫療和安全人員需要使用移動防護裝備,以安全地協助疏散和其他必要的公共安全措施。
輻射的屏蔽通常依賴於物質的存在,應在源與人類間放置任何質量(如鉛、沙土或水)來減少輻射劑量。然而,這樣的屏蔽設施需要根據需要進行專門設計,否則可能反而增加某些輻射的暴露風險。
綜合來看,急性輻射症候群的影響深遠而危險,而對於暴露的預防和理療措施,也仍需持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面對如此危險的輻射環境時,我們能否找到更有效的防護措施,來保護自己以及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