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不適和發燒,這些常見的症狀背後或許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醫療問題,那就是『Biloma』。這是一種膽汁在膽道樹外的圍繞性腹部積聚,當腹腔中膽汁過多時便會出現。隨著現代醫療手術的普及,尤其是在膽囊切除手術後,Biloma 的發生率有所增加。
據報導,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後,Biloma 的發生率約為 0.3-2%。
除了手術引起的併發症之外,Biloma 也可能由肝臟活檢、腹部外傷,甚至偶爾的自發性穿孔所致。在一個由於腹部創傷導致的病例中,Gould 和 Patel 在1979年首次提出了"Biloma"這一名詞,並概述了其特點及成因。
Biloma 的症狀範圍廣泛,可能從嚴重的腹痛到完全無症狀不等。而具體的症狀常常包括:
研究表明,77%的患者因腹部膽汁積聚及膽汁洩漏而延遲診斷。這使得 Biloma 的診斷變得更加困難。
由於症狀的多樣性,Biloma 的診斷往往面臨挑戰。特別是對於沒有明顯症狀的患者來說,這可能使得病情的辨識更加捉襟見肘。
Biloma 的形成通常與膽道阻塞有關。這種阻塞往往是由於外傷或醫療操作所導致的,例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等操作。膽道的損傷或破裂會導致膽汁洩漏,並引發腹部組織的炎症。
膽汁的洩漏不僅會導致局部的發炎,還可能引起併發症如膿瘍形成及敗血症。
診斷 Biloma 通常需要使用腹部超聲波和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學檢查。這些檢查能夠清楚顯示出膽汁的積聚及其位址,並幫助醫生確定是否存在膽道的洩漏。
進一步的,磁共振成像(MRI)也可以應用,以呈現不同類型的影像信號,幫助判斷液體的積聚。這些診斷工具的結合能夠為 Biloma 的確認及其處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Biloma 的治療方式取決於其嚴重程度。對於無症狀的患者,可能只需觀察並定期檢查,因為流體有時會自我吸收。其他情況則可能需要內鏡引流、外科手術或放射介入等治療方式。
內鏡引流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並可避免更具侵襲性的外科干預。
總體而言,Biloma 的預後良好。及時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通常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並改善患者的病情。
Biloma 的病例相對少見,目前關於其流行病學的研究仍然有限。根據過去的報告,這種情況一般多見於 60 到 70 歲的患者,大多數病例是由醫療操作引起的膽道干擾造成的。
在未來的研究中,探索 Biloma 的治療方法及其長期影響,將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管理。
在診療方面,針對不同成因及類型的 Biloma 進行全面的研究,將能有效提高臨床診斷及處理的準確性。對於這類罕見的情況,我們應該持續進行研究以瞭解其更深層次的機制與預防對策,這樣是否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預後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