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中,膽汁洩漏是個相對少見但卻可能會威脅生命的情況,而這一情況會導致一種叫做「Biloma」的腹部囊腫。Biloma是指肝外膽汁積聚的現象,往往出現在手術後或創傷後,尤其在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後的風險較高。本文將深入探討Biloma的形成原因、症狀、診斷及治療方法。
Biloma的形成不經常發生,儘管膽汁洩漏的情況偶爾會出現,而這些情況的發生往往與肝臟的外傷、手術或其他醫療程序有關。
Biloma通常發生在膽汁泄漏的情況下,形成原因包括外傷、膽囊切除手術及其他手術後的合併症。根據研究,膽囊切除手術後,發生Biloma的機率約為0.3%至2%。在某些情況下如肝活檢或腹部創傷,也可能導致Biloma的形成。根據文獻記載,1979年首次有醫學文獻提到Biloma這一術語,它是由Gould和Patel針對一個肝外膽汁洩漏的病例所創造的。
Biloma的形成與膽道的破壞密切相關,這導致膽汁泄漏,進而在腹腔內形成囊腫。
Biloma的症狀範圍從無症狀到明顯的腹部不適或疼痛不等。患者可能會出現腹部膨脹、黃疸及發燒等症狀,尤其在Biloma感染的情況下,可能伴隨著噁心和嘔吐。檢查中可發現右上腹不適和腹部膨脹,這是由膽汁的惡性積聚導致的。
由於症狀的不確定性,Biloma的診斷通常非常具有挑戰性,早期症狀常被忽視,導致延誤治療。
診斷Biloma的主要手段包括腹部超聲檢查、CT掃描和MRI等影像學研究。這些檢查可以幫助確定膽汁泄漏的位置及其程度。CT掃描特別有效,可以在腹部右上四分之一發現液體積聚。此外,採用CT靜脈膽管造影可以幫助定位膽道的溝通情況,進一步確診Biloma。
Biloma的治療方式多樣,主要取決於其嚴重程度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於無症狀的Biloma,醫生可能會選擇觀察及定期檢查,而較為嚴重的病例則可能需要進行內視鏡引流、手術引流或其他介入性治療。腹部膽汁洩漏的成功排水可顯著改善恢復情況。
儘管Biloma的治療相對少見,但大多數病人接受適當處理後都能有良好的預後。
Biloma的預後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囊腫的大小、部位和造成的原因。根據相關研究,患者在順利進行治療後,無論是無症狀還是有症狀,預後通常良好。監測及及時的介入可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至於流行病學方面,由於Biloma相對少見,目前對其的研究仍然有限。大多數病例多見於60至70歲的患者,並且多數為由醫療手段引起的膽道損傷所導致的Biloma。
在面對Biloma這一臨床現象時,了解其成因及處理方式是極其重要的。正如這些發現所示,Biloma的診斷及治療不僅依賴於臨床經驗,還需要強調多學科合作及更新技術的應用,究竟未來會有哪些新的發現來改善Biloma的診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