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8年3月,英國音樂家Brian Eno發行了他的專輯《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這張專輯被認為是環境音樂概念的起點,不僅改變了音樂界的格局,也重新定義了人們對背景音樂的認知。
“他希望音樂能夠創造出一種平靜的氛圍,讓人們可以自由地思考,同時又不會過於引人注意。”
Eno的這張專輯專門設計給機場使用,旨在緩解旅行者在候機時的焦慮感。這種音樂風格明顯與傳統的背景音樂有所不同,後者通常是以刺激人們的精神狀態為目的。 環境音樂的概念得以形成,部分源於Eno在1970年代中期經歷的一次汽車事故。這次事故使他住院療養,朋友在探望時播放了一張專輯,這音樂與窗外的雨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他意識到音樂的環境質首先應該具有的功能。
Eno的《Discreet Music》(1975年)被他本人視為他在環境音樂上的首次探索,然而是《Ambient 1》確實構建了這一概念的全部框架。這張專輯包括了四首不同的曲目,均通過不同長度的磁帶迴圈來創造,這些曲子設計為可以無限循環播放,形成一個持續的聲音裝置。
“對於Eno來說,這些音樂不是用來填補空間的,而是為思考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Eno的音樂理念強調了背景音樂應有的品質:它應該既能被忽視,但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人感受到興趣。在專輯的附註中,Eno明確表達了他對傳統背景音樂的反對,認為其通常剝奪了音樂中最關鍵的吸引力,即疑惑和不確定性。
這張專輯的制作過程相對簡約,許多曲目都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機器製作而成的。Eno並不想讓音樂聽起來過於快樂或明亮,他坦言自己是一位“神經質的飛行者”,在機場等待時的緊張和焦慮感在他的音樂中尋求表達。他希望音樂能夠讓人對死亡的可能性感到一些安慰。
“這確實是音樂,使你能夠接受死亡可能性的存在。”
《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最初在發行時並未受到廣泛贊譽,而是在1990年代才逐漸被認可為艾德的開創性作品。很多評論家在早期對其的評價都認為這張專輯過於“平淡”,甚至有人將其當作背景噪音來對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張專輯在音樂界的地位愈發鞏固,被廣泛認為是環境音樂的代表作。2016年,《Pitchfork》將其評選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環境專輯”。這讓許多人重新審視了Eno的音樂形象,使他與許多知名的極簡音樂作曲家,如Steve Reich和Philip Glass站到了同樣的舞臺上。
“《Music for Airports》改變了我們對背景音樂的理解,它告訴我們音樂可以是空靈的,可以存在於思考和氛圍中。”
這張專輯不僅影響了後來的音樂人,也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醫療機構的病人舒緩和航空公司對候機環境的營造。它甚至在世界各地的機場進行現場表演,引起了不同反應,有些人認為這樣的音樂讓人放鬆,也有人覺得它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擾。
而今,再回顧這張專輯,它不僅是聽覺上的享受,更讓我們思考背景音樂的意義,以及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更平靜的氛圍。環境音樂真的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