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英國音樂家Brian Eno推出了他的專輯《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這張專輯被譽為開創性之作,不僅在音樂歷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更深遠地影響了人們如何思考生命與死亡的關係。這張專輯的目的在於創造一種能夠引導聽者深入自我思考的氛圍,同時也反映了Eno個人對人類脆弱性的深刻認識。
Eno曾表示:“這是一種音樂,能讓你屈服於死亡的可能性。”
在Eno的音樂中,死亡不僅僅是結局,而是一種存在的可能性,代表著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被珍惜。他的音樂不僅是一種聽覺的享受,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的體現,試圖幫助人們面對生命中的無常與脆弱。
Eno在創作這張專輯的靈感來自於他的一場汽車事故。那次事故讓他住進醫院,好友Judy Nylon在探望時留下了一張音樂專輯。當這些音樂與窗外的雨聲交融在一起時,他無法調整音量,便任由音樂在他的意識中游弋,這使得他開始思考如何創造出一種更加包容的音樂。這次經歷成為其後《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的根基。
“這張專輯是為了打破常規的背景音樂,以製造一個思考的空間。”
在設計這張專輯時,Eno希望能夠給予聽者一種寧靜感,同時這音樂又不會過於強烈,以至於干擾他們的思緒。他對比傳統音樂的重刺激性,強調“環境音樂必須能夠容納多個聆聽層次,而不是強制執行某一種”。
《Music for Airports》由四首樂曲組成,Eno採用了帶有不同長度的磁帶循環技術來創作這些作品,其氛圍則是淡淡的,心意卻異常明瞭。在這張專輯中,Eno主導著聲音的創作,他將這種音樂形容為“刻意的簡樸與非情感化”,這也反映了他對死亡的思考:不想讓音樂過於明亮與快樂,而希望它能與人在機場面對的各種感受共鳴。
“這張專輯的音樂既忽略又引人入勝。”
將音樂與死亡的聯繫,Eno認為,音樂可以讓人們更加直面自己的不安與脆弱。誰都能在機場等候時,感受到那種人生稍縱即逝的感受。他的音樂正是對這份感受的深刻回應。
這張專輯最初並未受到廣泛的讚譽,許多評論者批評它過於平淡乏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被逐漸認可為環境音樂的開創性作品,如今更被《Pitchfork》選為史上最佳的環境專輯之一。許多後來的音樂家都受到這張專輯的啟發,開始探索音樂與心理狀態之間的關聯。
“聽這張專輯,就像是讓心靈在寧靜與不安之間自由穿梭。”
專輯的音樂不僅在藝術界引起反響,還在各種公共空間,甚至是醫院中被廣泛使用,以幫助人們放鬆心情,面對自身的痛苦與不安。而這種用音樂迎接困難的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凡的意義。
Brian Eno的《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不僅是一張音樂專輯,更是一種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工具,它在將音樂與哲學結合的同時,也帶來了對人生脆弱性的深刻理解。面對人類所固有的恐懼與不安,這種音樂是否能成為我們情感的庇護所,讓我們更好地接受生命中的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