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機場大廳,喧囂的人潮和不斷變化的飛行信息告示牌往往讓人感到焦慮。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一種音樂卻能提供一種意想不到的平靜感。這正是英國音樂家Brian Eno的專輯《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的魅力所在。這張於1978年發布的專輯,被認為是環境音樂的開創之作,旨在為聽眾創造一種舒適的氛圍,讓他們能在焦躁的環境中找到片刻的寧靜。
“Ambient Music retains these qualities... it is intended to induce calm and a space to think.”
Brian Eno的創作靈感源於一次在德國科隆波恩機場的漫長等待。他注意到機場的噪音環境對於旅客的情緒有著明顯的影響,而他震驚於這種毫無靈感的氛圍。這使他產生了創作一張能夠“設計”出機場氛圍的音樂專輯的想法。Eno認為傳統的背景音樂往往會削弱音樂的情感,而他的目標是創造一種能够平靜、並給予思考空間的聽覺體驗。
這張專輯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它的結構和錄音手法。整張專輯由四個曲目組成,這些曲目是以不同長度的錄音帶循環疊加而成,形成一種輕柔而流動的聲音桌面。這樣的設計讓它適合於持續播放,打造一種如同聲音裝置般的美妙氛圍。Eno曾說過,這張專輯是「故意樸實與無情感的」創作,旨在讓聽眾能夠在其中自我調整心情。
“Music for Airports was conceived as deliberately austere and unemotional.”
整體音樂的風格也表現出一種壓抑而無節奏的感覺,沒有傳統的旋律或和聲發展,而是以非規則的重複和音色變化為主。在“1/1”這首曲中,鋼琴的迴旋不再是明亮的,而是展現出一種冷峻的氛圍,恰如人們在機場感受到的情緒波動。這樣的音樂體驗不僅能帶來平靜,也引導人們思考生死等更深層的課題,這正是Eno想要達到的效果之一。
儘管早期的評論對這張專輯多持批評態度,覺得它過於單調無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逐漸被認可為環境音樂的經典之作,甚至在2016年被Pitchfork評選為“有史以來最佳的環境專輯”。它不僅塑造了環境音樂的美學,還影響了無數隨後的音樂家,讓人重新思考音樂在生活中的角色。
“These evolving soundscapes don't require constant involvement on the part of the listener.”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音樂形式不僅限於機場,它也被應用於醫院、更廣泛的公共空間,旨在緩解場所的緊張氣氛。Eno的音樂被許多人認為能夠提高他們的思考效率和情緒調適能力,尤其是在生理與心理雙重壓力的情況下。這不禁讓人思考,音樂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態?
除了被用於身心療癒外,這張專輯還促使了對音樂環境的更深刻思考。Eno的創作不再僅僅是音樂的噪音,而是成了一種情境的構建,讓聽眾能在不同心境下進行反思與沉澱。未來,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我們的生活又將如何受益於這種音樂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