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交易是一種在股票市場上發生的證券詐騙行為,其作用在於操縱價格,往往與「抽水」計劃有關。循環交易發生時,相同的買賣訂單會在同一時間以相同的數量和價格被輸入。結果是,股權的實際所有權沒有變動,但卻有了增加的交易量表現。
循環交易的基礎在於交易量與股價之間有直接的影響關係。
該行為通常涉及數個合謀的參與者,目的是達到詐騙的結果。需要注意的是,循環交易不應與「洗售交易」混淆,後者是由單一投資者的行為造成類似結果。循環交易的本質在於假信號的產生,誘使投資者在沒有實質訊息的情況下進行交易。
循環交易造成的假交易量可促使投資者購買股票,甚至加劇股價的上漲,最終形成供需失衡。這樣的操作在印度等國家最為普遍,影響甚至導致公司股價的虛高。
在循環交易最常見的形式中,一群投資者不合法地抬高某公司股價,隨即將其出售以謀求利益。儘管這種行為非法,但市場的后果往往微不足道。在某些情況下,循環交易則可能直接影響公司的成功或失敗。
當這些價格門檻明確後,循環交易者可能操控股價,使其始終在最有利的價格門檻之上。
此外,循環交易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中也帶來了嚴重影響。IPO的成功與外界的熱議和炒作密切相關。若市場上出現了操控熱度的行為,則可能導致公司過度膨脹,最終投資者會面臨潛在的虧損。
圍繞循環交易的知名案例大多出現在印度。1999年,嘗試進行循環交易的股票經紀人Ketan Parekh因重大市場詐騙行為而獲罪。多達七家公司聯手非法操控市場影響,導致在IPO前,投資者受到了錯誤的市場信號。
另一知名案例發生在2001年,當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發現Angel Broking在短期內為Sun Infoways Ltd創造了虛假交易量。持續的操控使得股票的價格在暫時的高點後急劇下降,損害了真投資者的信心。
當循環交易被發現時,對於整個股市的消費者信心會產生負面影響。
自2010年以來,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採取多項方法以預防循環交易,並強化市場的監管機制,從而限制短時間內的股票高交易量。包括設定價格限制來防止虛假交易量的增長。
這樣的措施面對的是如何有效平衡真實市場需求和防止詐騙行為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某些高波動性產品中,適當的價格限制可能會妨礙正常的市場發展。
隨著科技與數據分析的進步,持續的研究正在探索更有效的循環交易檢測方法,學者們希望能透過分析交易網絡來辨識可疑交易行為。這項研究的成果或將有助於未來更快速、準確地辨別市場中的循環交易者。
隨著市場的發展,循環交易的風險始終存在。投資者是否真正能夠辨別市場上的真相,並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作出明智的決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