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交易是一種在股票市場中可能發生的證券詐騙行為,這種行為可以導致價格操控,且通常與「拉高出貨」(pump and dump)計劃有關。循環交易發生時,幾個交易者以相同的數量和價格同時發出相同的買賣指令。這樣的交易不會實際改變股票的所有權,但卻會造成交易量增加的假象。
循環交易的基本概念是:交易量的增加被廣泛認為是某個公司即將發生重要事件的信號,例如新產品發布或管理層變動。因此,投資者會因此而買入該股票,期望隨之而來的股價上漲。然而,這樣的信號並沒有任何實質基礎,投資者的買入行為也純粹是基於虛假的市場熱度。
這些行為不僅是違法的,還被廣泛認為是不道德的,因而在許多國家被禁止。
循環交易的常見形式中,投資者團體會虛假地提高公司的股價,然後再將手中的股票拋售以獲利。儘管這是非法的,但市場的後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在某些情況下,循環交易甚至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成敗。
當股東設定了特定的股價閾值以決定是否繼續投資或增持時,循環交易者可能會操控股價,以保持在對他們最有利的價格範圍內。這樣的操控可能會對整體市場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首次公開募股(IPO)的階段。
欺詐性操控的興奮程度可能使公司大幅高估,最終令投資者損失慘重,市場信心亦隨之削弱。
循環交易在印度最為盛行,許多高調的案例都源於此,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的凱坦·帕雷克(Ketan Parekh)案件。他因循環交易和內幕交易被判有罪,涉及的七家公司共同操控市場,非法提高了股價,並在IPO後不久卸貨。
另一個案例發生在2001年,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發現安傑爾經紀公司在約一個月內,希望通過創造虛假交易量來操控薩恩資訊有限公司的股價。此等循環交易行為使該公司股價在短時間內暴漲,又迅速下跌。
循環交易的涉及者往往在發現市場異常後視而不見,導致整個市場對股價的信心大打折扣。
自從2010年以來,SEBI就開始采取多種措施以防止循環交易。包括設立價格帶,即在某一天內,特定股票只能在一定價格範圍內進行交易。SEBI自2018年起便為市場上的所有股票設置了10%的價格帶。
此外,還引入了交易保證金,要求經紀商在每筆交易下單時存入少量資金,以此作為交易費用,從根本上減少了經紀商不必要的訂單下達次數。
儘管循環交易仍有可能發生,但相關費用已使其變得不再那麼容易。
現有的市場監管機制雖然正在持續改進,但及時識別循環交易者仍然是一項挑戰。學術界進行的一些研究如Palshikar等人的分析,已著手探討識別交易者合謀的方法。用基於網絡的方式進行交易者的關聯性分析,將有助於未來更加準確的監測和打擊循環交易行為。
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們離識別這些不法行為的那一天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