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冷戰的結束,全球核策略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在制定其核戰略時,常常在核利用目標選擇(NUTS)和互相保證毀滅(MAD)之間掙扎。這種掙扎不僅影響美國自己的核政策,還深刻影響到其他核大國的行為模式。
NUTS理論基本上認為有限核戰爭是可行的,核武器僅僅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升級工具。
NUTS和MAD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對核武器使用的信念。MAD認為,在核戰爭中,無論是誰首先發動攻擊,最終都將面臨毀滅性的反擊。因此,這種策略的核心在於確保雙方採取遏制策略,而不會輕易踏入核戰爭的漩渦。相對地,NUTS認為有限的核武器使用是可能的,這使得一些國家在考慮戰略時能夠探索對方的弱點。
反擊能力(Counterforce strikes)是NUTS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種攻擊方式的目的是摧毀敵方的核武器,以防止它們被使用。然而,要實現有效的反擊,則需要非常高的準確性,這意味著成本會大大增加。美國的三叉戟II及明尼曼III導彈顯示了對高準確性的追求,這些導彈的圓環誤差(CEP)可達到90至120米,足以摧毀其目標。
反擊攻擊需要極高準確度的核彈頭,這會顯著提高相對成本。
一些NUTS理論支持者認為,對於小型攻擊的反應並不需要遵循MAD的原則。一個國家可能只會針對敵方城市發動有限的報復,這樣的行為無疑會終結談判的可能性。此外,NUTS理論對導彈防禦的看法也相對積極。他們認為,導彈防禦系統能有效保護國家免受有限核攻擊,並增加反擊能力的成功可能性。
在美國的核政策中,NUTS理論顯然影響了其核武器的選擇,特別是在接受了有限核選項之後。1978年,卡特總統簽署了59號總統指令,支持NUTS的戰略立場,強調對核戰爭的制勝能力。然而,這一策略在蘇聯的眼中卻充滿懷疑,因為他們認為核戰爭無法長期保持有限。
蘇聯的軍事領導層認為,常規優勢能使華約國家無需倚賴核武器即可在歐洲取得勝利。
隨著新興核國家的崛起以及地緣政治的不斷變化,NUTS和MAD之間的這種緊張關係在當今的國際局勢中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應對伊朗和北韓時,美國的NUTS策略似乎與對俄羅斯和中國的MAD策略形成對比。這種不同的核策略讓許多分析家感到困惑,並質疑其合適性。
隨著全球核武器擴散的風險加劇,各國如何在NUTS和MAD之間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將成為未來國際安全的重要課題。這不僅是核大國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也是全球安全體系運作的基礎。
在這樣的情境中,是否有可能找到一種平衡,既能有效遏制核戰爭的風險,又能保持核武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