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核武器技術的快速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的提升正在重塑核對抗的格局。這些系統的崛起引發了關於它們在現代戰爭中角色的激烈討論,尤其是在核武器的使用上。許多專家認為,導彈防禦系統的普及可能使核威懾的有效性遭到質疑,同時也使得核武器的使用邊界變得更加模糊。這一論點正是基於一種從未在歷史上徹底解決的困境:有限核戰爭的可能性。
導彈防禦系統的存在可能促使國家進行預防性攻擊,讓一切更加危險。
Nuclear Utilization Target Selection(NUTS)理論主張核武器可被用於有限的戰爭中,與傳統的相互確保毀滅(MAD)相比,NUTS提供了一個可以控制升級的框架。這一理論的核心在於,有限的核衝突是可能的,並且核武器是提升至更高級別衝突的工具。以Herman Kahn所提出的升級梯度為依據,指引著各國在核戰略中的思考。
在NUTS框架下,所謂的反擊措施也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些反擊不僅僅是對敵對國家進行懲罰,更是追求消滅敵方核武器的可能性。透過先發制人的反擊,國家可以在核武器發射前摧毀敵方的發射設施,這樣的先制打擊被視為一項有吸引力的選擇。
相較於反價值、旨在懲罰對方的大規模核攻擊,有限的反擊措施使得國家有更多的選擇權。
在NUTS理論的支持下,美國的核戰略開始向先制打擊轉變,例如部署了具有極高精度的Trident II和Minuteman III飛彈。這些武器的高準確度不僅保證了能精確打擊敵方導彈發射井,還改變了核對抗的遊戲規則。
然而,這種策略會隨著導彈防禦系統的存在而變得複雜化。例如,當一國發動有限核攻擊時,對方的導彈防禦系統可能降低其立即反應的能力,反過來這又促使攻擊方更積極地發動較大規模的攻擊。這種情況不僅增加誤解信號的風險,同時也改變了國際安全格局的重心。
從根本上來看,導彈防禦系統的出現可能導致核戰略的連鎖反應,讓局勢變得愈加動盪。
許多專家認為,導彈防禦系統的存在使得核導彈的威懾力量遭到削弱。在一些NUTS的支持者眼中,這些防禦性措施不僅可以延長核武器對抗的壽命,同時也使局勢更為可控。但這和MAD理論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因為後者強調有效的威懾才是保護國家安全的最佳手段。
例如,依據MAD理論,任何形式的核攻擊都將導致毀滅性的報復,這一點應當令任何國家望而卻步。然而,NUTS則將這一假設化為一種可能的挑戰,因此人們開始質疑導彈防禦系統是否會反而促進核衝突的潛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導彈防禦系統的存在使得核武器的政策選擇變得更加多元化,但同時也退出了傳統的核威懾政策。
當前,許多擁有核武的國家在其核策略的制定上更加依賴於NUTS理論。例如美國在與伊朗和北韓的外交上就採取了類似NUTS的政策。然而,在與俄羅斯和中國的互動中,又回到MAD這一思路。不同地區的這種反應展現了核戦略在不同假設下的靈活運用,卻也引發一系列的戰略不穩定因素。
在未來的核對抗中,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導彈防禦系統是否真的能保護我們免於核戰爭的威脅?還是反而會使得這些武器的使用變得更加吸引並進一步加劇整體局勢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