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CKD)是一種長期腎臟疾病,特徵是腎功能逐漸喪失。此病症通常在幾個月到幾年內來臨,起初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病情惡化,患者可能會出現腿部腫脹、疲憊、嘔吐、食慾不振和混亂等症狀。 CKD的併發症可能與腎臟的激素功能障礙有關,包括高血壓、骨病和貧血等。 CKD的患者在心血管併發症方面風險顯著增加,死亡率和住院率也明顯上升。
2016年,全球有753百萬人受慢性腎病影響。
慢性腎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小管腎炎等,而風險因素則包括家族病史。診斷通常透過血液檢測來測定估算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以及通過尿檢來測量白蛋白。如果檢測到異常,可能會進一步進行超聲波或腎活檢以確定潛在原因。
在治療方面,專家建議首先應用降低血壓、血糖和膽固醇的藥物來減緩病情發展。ACE抑製劑和ARB通常是控制血壓的首選藥物,除了有助於控制血壓外,還能減緩腎病的進展和心臟病風險。而飲食的調整,也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飲食習慣對CKD的影響不容小覷,適當的飲食改變可以減緩腎病的惡化。
首先,低鈉飲食能顯著減輕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鈉的攝取可能導致高血壓,而控制飲食中的鈉攝取量,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和壓力,對腎臟有利。隨著慢性腎病進展,腎臟排除鉀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鉀過高,進而引發有危險的心律不整。此時,患者應更需關注飲食中的鉀元素含量。
增補Omega-3脂肪酸能有效減少血栓,但對腎病患者 vascular blockage的預防並無顯著效果。
除了鈉和鉀的管理,蛋白質的攝取量同樣需要謹慎對待。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可能會加速腎功能的惡化;因此,專家建議CKD患者應該遵循低蛋白質飲食的原則。此外,感染、貧血和骨病的治療同樣應被納入考量。
生活型態的干預和改變對於CKD的患者相當重要。根據研究,體重過重和肥胖不僅會加速CKD的進程,且會影響至病人的透析或腎臟移植資格。因此,維持健康的體重尤為重要。健康的飲食、定期運動等,都能夠幫助患者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CKD患者在面對認知衰退的風險上,比普通人群要高出35%-40%。
現今的研究也顯示,CKD患者面對的睡眠障礙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良好的睡眠習慣能減少疲憊感並有助於情緒穩定。改善睡眠的方法包括運動、放鬆技巧以及適當的醫療介入。
飲食與慢性腎病的關聯不僅影響患者的生理狀況,還可能對他們的生活質量產生深遠影響。你是否考慮過,自己每日的飲食習慣,會如何影響你的腎臟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