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CKD)是一種長期的腎功能減退疾病,通常在數月至數年之間循序漸進,患者早期多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小腿腫脹、疲倦、嘔吐、食慾減退及混亂等一系列不適感。CKD可能引發的併發症不僅影響腎臟的荷爾蒙功能,還可能引起高血壓、骨病及貧血等問題。
根據國際研究,慢性腎病在2016年影響了全球7.53億人,並且導致了120萬人死亡。
慢性腎病的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家族病史,這些都有可能使患者的腎臟功能下降。雖然許多人在病程初期未感覺到異常,但對於已經有慢性疾病負擔的人來說,這種風險卻是潛藏的而低估的。
在CKD的初期,病人可能感受不到任何明顯的症狀。通過常規的篩檢,醫生通常會注意到血液中肌酸酐的增高或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異常,這可能是腎臟功能減弱的早期徵兆。
一旦腎功能降低,更多的不適症狀就可能浮現,比如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並且跟CKD有關的毒素也會在體內的累積導致病症惡化。
慢性腎病患者面臨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是由於腎臟的功能惡化進一步影響了整體健康狀況。除了生理上的影響,CKD至今還有許多未受到重視的心理及社交層面問題,比如性功能障礙以及認知能力的下降。
目前已知的慢性腎病主要由糖尿病、高血壓及各型腎小球炎所引起。在某些案例中,病因仍未明確,這被稱為特發性CKD。正因如此,了解我們的健康狀態,尤其是關於這些常見病症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腎病的診斷通常需要透過病史、體檢及相關檢測,包括尿檢及血液生化分析。透過這些檢測,醫生能夠辨別患者是否有CKD,並且及早介入以減緩病自的發展。定期篩檢,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及家族病史者,均應納入篩檢名單,因為這些人群的CKD風險更高。
儘管目前並沒有根治慢性腎病的方法,透過有效的病症管理,患者仍可延緩病情惡化。飲食調整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例如低鈉飲食能夠有效控制高血壓,減輕腎臟負擔。而針對不同病因所導致的併發症,醫生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治療。
研究表明,使用ACE抑制劑和ARB類藥物能有效減緩慢性腎病的進展,這些藥物對心臟也有保護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是管理CKD的重要方面,包括保持適度的體重、定期運動以及控制鹽分攝入等,這些都有助於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況和提高生活質量。
慢性腎病是一個潛在的健康威脅,且由於其早期可能不明顯,許多人往往未能及時發現自身的風險。定期篩檢和早期干預是防止病情惡化的重要策略。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便及早重視這個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的病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