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的歷史中,原住民寄宿學校系統是一個深具爭議的課題。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末,這一系統涉及超過150,000名原住民孩子,這些孩子被迫離開家庭和文化,被送往寄宿學校接受所謂的“同化”教育。這些學校的初衷是與當時的主流文化相匹配,但其結果卻是對原住民社區造成了深重的傷害。
“這些學校的存在旨在消除原住民文化的影響,並將孩子們轉變為符合主流社會標準的人。”
寄宿學校由加拿大政府的印第安事務部資助,實際運營則交給不同的基督教教會。其背後的動機是將原住民孩子與他們自身的文化和宗教隔離,以便使他們融入主流社會。根據歷史記載,在1930年代,約有30%的原住民孩子在寄宿學校就讀,然而,由於记录不全,關於與學校相關的死亡人數仍然不明,估計介於3,200到超過30,000人之間,主要是因疾病導致的。
這一系統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早於加拿大聯邦成立之前的法律,但在1876年印第安法案通過後,該系統開始變得更加活躍。政府的主要目標在於實現對原住民的同化。寄宿學校通常位於與原住民社區有相當距離的地方,這樣安排旨在最小化父母與孩子的接觸。
“學校位置偏遠,家長訪問受到限制,旨在強化同化的努力。”
在這些學校中,孩子們不僅被剝奪了母語的能力,還遭受了身體和性虐待的可能性。學校裡普遍存在的惡劣環境,導致學生營養不良和疾病的蔓延。許多孩子在這些學校中接觸到的是一套壓迫性的教育體系,他們被強迫學習英語或法語,而無法練習自己的文化和信仰。畢業時,他們往往無法融入自己的社區,仍然受到主流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的影響。
這一形式的教育系統不僅造成了即時的心理和生理傷害,還對原住民社區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寄宿學校的生還者在其生活中經歷了創傷後應激症、酗酒、物質濫用及自殺等問題,這些現象至今仍困擾著許多社區。
“根據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結論,寄宿學校系統等同於文化大屠殺。”
自2008年以來,加拿大的政治領導人和宗教團體開始認識到寄宿學校系統的歷史影響並開始致歉。2008年6月1日,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成立,旨在探查這些學校的歷史真相。該委員會收集了約7000份生還者的證詞,並在2015年發布報告,詳細說明寄宿學校所造成的可怕後果。
在教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曾經的寄宿學校不再被視為提供教育的場所,而是逐漸成為揭示真相的運動中,針對過去的不公進行反思的平台。2022年,教宗法蘭西斯在加拿大小心翼翼地再次強調對教會角色的歉意,並確認寄宿學校系統的殘酷性已達到“滅絕”的程度。
有關這些寄宿學校的討論並沒有隨著道歉而結束,反而在最近幾年逐漸增強。加拿大國會於2022年全體通過了一項動議,呼籲聯邦政府承認寄宿學校系統的毀滅性影響和其種族滅絕的本質。
“從歷史中學習,並尋求和解的道路,是我們面對未來的重要一課。”
隨著我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受傷的歷史,與原住民的和解之路依然任重道遠。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思考,如何才能真正促進這些社區的復甦與和解,並在未來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