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澱粉樣變性,亦稱為原發性澱粉樣變性,是系統性澱粉樣變性的最常見形式。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內的抗體製造細胞功能失常,導致產生異常的蛋白質纖維,這些纖維由抗體的成分——輕鏈構成。這些輕鏈聚集形成澱粉樣沉積,對不同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尿液中檢測到的異常輕鏈被稱為賓斯-琼斯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
AL澱粉樣變性可能影響廣泛器官,因此呈現出多種症狀。非特異性的症狀可能包括疲勞和體重減輕。系統性AL澱粉樣變性常常波及腎臟,約60%-70%的人有腎臟受累。腎病和腎功能衰竭的症狀可包括液體滯留、腫脹及呼吸急促。腎臟受累的其他表現可能包括尿液中的蛋白質損失、血液中白蛋白水平降低及繼發性高脂血症(腎病綜合症)。如果腎損害惡化,最終可能需要透析。
70%-80%的AL澱粉樣變性患者會有心臟受累,而心臟受累則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臟併發症包括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AL澱粉樣變性早期的心臟受累可能表現為心電圖上的低電壓電節律、同心性左心室肥厚和舒張功能障礙。隨著心肌內澱粉樣纖維沉積的進展,患者可能發展為明顯的心臟衰竭。在AL澱粉樣變性的心臟病變中,還可能出現心律失常(如心動過緩、心室心動過速),這可能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或植入型心臟去顫器,以及心房的收縮能力降低,隨之而來的心房血栓風險增加。
AL澱粉樣變性還可能導致神經損害(神經病變),這可能表現為肢體疼痛、不適或感覺喪失,這在周邊神經病變的例子中特別明顯。
其他可能受累的器官系統包括消化道、血液、肺部和皮膚。其他症狀還包括中風、消化系統疾病、肝臟腫大、脾臟功能減退、腎上腺及其他內分泌腺體功能減弱、皮膚顏色變化或生長、肺部問題,或出現出血和瘀傷問題。AL澱粉樣變性患者有時會出現舌頭腫大,即宏舌症(macroglossia)。
AL澱粉樣變性的根本原因是異常抗體自由輕鏈的沉積。這些異常輕鏈是由單克隆漿細胞產生的,雖然AL澱粉樣變性可能在未診斷其他疾病的情況下發生,但通常與其他漿細胞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和瓦爾登斯特羅姆巨球蛋白血症)相關。約10%至15%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可能會發展為明顯的AL澱粉樣變性。AL澱粉樣變性從來不是遺傳性的。
診斷AL澱粉樣變性需要鑑別組織樣本中的澱粉樣沉積,並確認存在漿細胞疾病。血液和尿液中均可檢測形成澱粉樣沉積的輕鏈,但診斷需要一個澱粉樣沉積的樣本。腹部脂肪墊的細針穿刺(FNA)常常用於幫助診斷AL澱粉樣變性,因為腹部脂肪墊中通常含有澱粉樣沉積,且比其他目標器官(如心臟或腎臟)採取活檢來得容易。當FNA顯示澱粉樣沉積並結合影像學檢查時,能更好地作為其他器官澱粉樣沉積的診斷替代指標。
在光學檢查樣本時,使用康戈紅染劑染色後,在偏光鏡下可觀察到澱粉樣沉積呈綠色“蘋果綠偏光現象”(apple-green birefringence)。利用血清或尿液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自由輕鏈檢測或在骨髓活檢中確認 lambda 或 kappa 限制性漿細胞來確認AL澱粉樣變性中的失調漿細胞。形成澱粉樣纖維的前驅蛋白可以使用免疫組織化學研究來鑑別,例如免疫熒光或免疫染色、免疫金電子顯微鏡或質譜學(後者在臨床上並不廣泛可用)。質譜學在AL澱粉樣變性前驅蛋白的識別中擁有88% 的靈敏度和96%的特異性。
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許多患者可能過於虛弱,無法耐受這種方法。其他治療可包括類似於多發性骨髓瘤的化療,目標是產生錯誤折疊的輕鏈蛋白的漿細胞。對於不符合根治性干預的患者,最常用的方案是環磷酰胺,博來霉素和地塞米松(CyBorD),並增加達特珠單抗。達特珠單抗是一種針對漿細胞上表達的CD38蛋白的單克隆抗體,於2021年在美國和歐盟獲批用於AL澱粉樣變性。CyBorD加上達特珠單抗的組合在18個月時顯示出78% 的非常好的部分血液學反應率或更好的結果,以及55%-55%的器官反應率(器官損害減少)。
AL澱粉樣變性是一種罕見疾病,面臨著診斷困難和治療挑戰。這種病是否能成為醫學界的跨時代挑戰?有待醫學界人員進一步探索與研究,讓全世界有更多人了解這個神秘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