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剖學中,第一頸椎(C1)被稱為「Atlas」,這是因為它恰如古希臘神話中的阿特拉斯(Atlas),承擔著天地的重量。這位神話中的人物因為反叛宙斯而受到懲罰,被迫肩負著黎明和黃昏的重擔,具體體現出作為第一頸椎的它所負責的,是支持著整個頭部。這個名稱反映了古代人對於人體結構和其象徵意義的深刻理解。
「古希臘的阿特拉斯承擔著天體的重量,而第一頸椎則支撐著我們賦予的思考和智慧的重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tlas」這個名稱最早是由古羅馬人用於第七頸椎(C7),因其具備承擔負擔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約在1522年,解剖學家們決定將第一頸椎命名為「Atlas」。學者們認為,這一命名的轉變暗示著人類的負擔已經由肩膀轉移到了頭部,象徵著人類真正的負擔不再是物理上能夠承受的重物,而是我們的思想和意識。
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稱為「Axis」)共同組成連接頭骨和脊椎的關節。這組特殊的椎骨結構使得頭部能夠進行更大的範圍的運動,包括點頭和旋轉等動作。具體而言,atlanto-occipital關節使頭部能夠在脊柱上上下點頭,而「Dens」則作為一個支點,允許Atlas及其附著的頭部在Axis上左右旋轉。
「Atlas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椎體,形狀如環,並由前弓、後弓和兩側的質量組成。」
第一頸椎的結構可被概述為五個主要部分:
前弓約佔環的五分之一,前表面凸起,中央有前結節,後表面凹面,並有一個圓形的關節面與第二頸椎的齒突(Dens)相接。這部分對於承擔頭部的重量至關重要。
後弓約佔環的二分之五,並在背面結束於後結節。這部分的體積較小,旨在避免干擾頭頸之間的運動。
側面質量是第一頸椎最堅固的部分,能支撐頭部的重量。每側都有兩個關節面,分別適應頭部的上下(前部)和旋轉(後部)運動。
在每個側面質量的內側邊緣下方可見一個小的結節,適合橫韌帶的附著,這條韌帶將這個環的內部分隔為接納齒突的前方和通往脊髓的後方。
橫突的大小適中,向外和向下延伸,提供肌肉附著點,幫助旋轉頭部。
第一頸椎通常由三個中心骨化而成,分別在胎兒第七週開始形成,並在出生時以軟骨形式存在。在出生後的幾年內,這些部分會隨著發育而逐漸融合。
「一些人群中可能出現額外的橫孔,這在1.4%至12.5%的情況下被發現。」
第一頸椎的損傷可分為五種類型,包括孤立性骨突骨折、後弓骨折、前弓骨折等。其中贾佛遜骨折(Jefferson Fracture)是因為劇烈的頭部碰撞所導致的重要病症。此外,關口錯位也被認為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尤其能夠影響腦脊液的流動。
隨著我們對於第一頸椎的了解加深,它不僅是脊柱的一部分,更是人類智慧與思想的重要象徵。那麼,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中,你認為我們的「思想負擔」又該如何最佳管理呢?